手机版
1 1 1

党员干部“接地气”方能“有灵气”

重庆市开县县委组织部 杜进峰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方针路线已经制定,干部落实就是关键环节。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是“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中枢神经,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于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至关重要。倘若党员干部看不到基层变化发展,搞不清基层具体情况,摸不准基层建设规律,必然脱离实际情况“瞎指挥”。笔者认为,党员干部要真正走好群众路线,须“接地气”方能“有灵气”。

“身”入基层,是“接地气”的基础条件。常言道:“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基层是获取工作经验的富矿,党员干部要求取真经,绝不能只喊空口号,须切实身体力行到基层去走一走、看一看。毛主席曾经说过:“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自去尝一口。”多尝一尝基层群众生活的滋味,多闻一闻基层群众劳作的汗味,党员干部才能多一点的“民味”。与电话指挥、电视查情、电脑问政相比,亲身体验基层生活更为直接和真实。但我们许多党员干部仍然只乐于参加会议、坐办公室,而不愿深入群众、了解基层。谈及工作无精打采,说起吃喝眉飞色舞,完全本末倒置。说到底,主要还是缺乏群众意识。事无艰难,何来人杰?所以,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尝尝苦头也是必不可少的。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不好做,党员干部只有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帮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

“心”入基层,是“有灵气”的关键因素。党员干部下基层,这是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了解群众需要的前提和基础。走基层的党员干部千千万,真走的当然有,但假走的谁又能确保绝无一二?党员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走马观花,“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走一圈、看一下、听一遍、讲一通”的现象虽说不上漫山遍野,但至少也是时隐时现。有鉴于此,党员干部还必须以一颗“踏石有印”的决心深入群众,以一颗“推诚相待”的真心走向基层,力戒搞“花架子”。要把走基层看成了解实情、破解难题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将其视为树立威信、彰显权威的一条捷径。必须带着“问题”下去,抱着“答案”回来,而不是拎着“口袋”下去,提着“土特产”回来。一旦方向偏离,党员干部下基层不仅不能把准基层脉象,解决基层困难,反而会扰乱群众生活。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查,同样也没有发言权。调查的前提在于走基层,而正确调查的前提则在于用心走基层。“身”入更要“心”入。党员干部唯有把自己的身心都放在基层这片沃土之上,才能收获对自身工作有所裨益的经验,切实筑牢党群干群关系。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4日 10:2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