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在“家门口”开展教育更需从小事抓起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组织部 林志干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强调,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家门口开展,要盯住作风问题不放,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1月20日新华网)

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促使党员、干部得到了党性锻炼,刹住了“四风”蔓延势头,带动了社会风气整体好转,贯彻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和刚性约束初步形成。第二批教育活动在县级单位,就在群众的“家门口” 开展,要求我们在研究解决事关全局的战略性、长远性、基础性大事的同时,又要倾注更多的热情、精力,认真解决事关群众衣食住行的平常小事。竭尽全力办好群众关心的小事,更能彰显出群众在干部心目中的位置,更加有利于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

善抓小事方能成就大事。不会办小事,就不会办大事。大事与小事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大事里面往往包含着许多小事,许多小事集合起来也就成大事。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在省部级机关开展,主要是解决党内领导干部深层次作风的问题。第二批教育活动在县处级单位开展,面对的广大群众,就要本着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小事着手,研究解决制约改革发展的大事。小事决定成败,善抓小事是成就大事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我们不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大事,不把工作上的细节当重要环节,就有脱离群众的危险,就会削弱党的执政基础。特别是当前改革不断深化、社会深层次问题不断显现、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的环境下,老百姓的小事、细节没有解决好或考虑不周,完全有可能影响整个发展大局。群众利益无小事,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问题,从一个地区、国家的角度看是小事,但具体到普通民众身上,则事事牵动人心、件件都是大事。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就会牵动群众的情绪,影响群众生产和生活。

勤抓小事方能不误大事。第二批教育活动是在群众的“家门口”开展,就要勤于从群众最关心的民生小事抓起,设身处地帮助群众。当前,有的领导干部不屑于花费精力处理群众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感慨“官难当”、“事难办”,却没想过当群众更不容易。勤抓事关民生的小事,开展活动时领导干部就要深入群众,开展矛盾大排查、大下访、大回访、大调解活动,切实在改善民生中察民情、解民忧、传民声、聚民心,化解小矛盾构筑社会大和谐,确保问题不扩大、不激化、不发展。只有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诚心诚意地把群众关心、关注、关切的小困难、小案件、小纠纷、小隐患、小矛盾耐心细致地化解了,只有群众的问题解决了,社会情绪理顺了,改革才有动力、发展才有环境、稳定才有保障。

抓实小事方能发展大事。坚持群众路线是我党开展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是党开拓进取不断向前的动力源泉。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要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让广大机关干部在驻村中通过与村民共同劳动,亲身体验农村艰苦的生存环境,感受农民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大事应该想、应该干,但小事、小细节也不容忽视。要做到贴心服务,全心付出,关心管好每一名困难群众的生活小事,抓好抓实每一件民生发展的大事,构建和谐的美丽图景。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得益于党和政府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不懈地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心系小事方能铸就大事。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就要带着深厚的感情抓好事关民生的小事,对群众的困难要动真感情、换位思考,要用心、上心、有责任心,要有一种发自内心、出于本能的高度自觉。能否做到这一点,是宗旨问题、原则问题、立场问题,也是衡量领导干部素质的基本标尺。心系百姓民生小事,把小事看重,从小事做起,将小事抓实,转变的是领导方式,受惠的是人民群众,密切的是干群关系。在群众教育实践中,要下大气力解决群众在就学、出行、看病、就业、住房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树立起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做群众工作,既要抓大事、要事、急事,又要抓小事、琐事、平常事,以抓大事的气魄抓好小事,真正把好事、实事、小事抓在群众所需之处、所盼之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一步一步的积累怎么能到达千里之外。同样,没有一点一滴的踏实工作,没有平时的点点小事,谈何实现服务群众、谈何做好群众工作。在“家门口”开展教育,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理念,用真心积极帮助解决关系群众的各种小事,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才能给群众留下好印象,才能在深化改革中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3日 09:3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