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落实群众路线做“小学生”有大学问

贵州省雷山县望丰乡人民政府 王雪锋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共贵州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奋力后发赶超”的发展目标,2014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作出了全省要与全国实现同步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部门是省以下各级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和基层组织,基层党员干部深感责任重大。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贵州是农业大省,要想实现小康,关键在于农村工作,难点在于农民工作,短板在于农业发展。我们要从当好人民群众的小学生做起,沉得进基层才接得了地气、取得到真经,要向群众问需求、求对策,要从实践中汲取智慧吸收营养。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毛泽东同志曾这样强调过,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要“拜人民为师”。基层干部长期和农民朋友打交道,老一辈干部同志坚持经常驻村入组,一去就是一个星期,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生活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身体力行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自然会把他们当亲人,乐意“掏心窝子”,不仅融洽了干群关系,而且干起工作来得心应手、一呼百应。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完全生搬硬套老经验、老方法是行不通了,但老一辈对群众的感情、做群众工作的方法,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现在一些工作之所以在群众中难以落实,根源是小部分党员干部心里缺乏对群众的敬畏之情和学习之心。有的同志成了温水里的青蛙,不思考、不学习、不奋斗,习惯于依葫芦画瓢,不愿意接地气了解群众新思想、新动态;有的同志习惯于先写总结后做实践,带着“既定答案”去找印证,不屑于向群众问需求策寻找答案;有的同志总是闭门造车,作出决策后不接受群众和实践检验,不时做出一些不合实际不合规范的动作。这样,既摸不到群众脉搏,又挠不到群众“痒处”,尽管“用心良苦”,但群众并不买账。

  依葫芦画瓢、闭门造车、不愿意拜人民为师,表面看是方法问题,实质上是世界观、价值观问题,是对群众的立场、态度问题,是在“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上犯了糊涂。缺乏对群众的真情实感,自认为高明,听不进来自群众的意见和声音,办起事来自然不符合实际需要,抓不住要害。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当中,做群众工作才会对路子、得人心。在基层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真正放下官架子,拜人民为师,甘当群众的小学生,把“小学生行为规范”记于心、践于行。

  服务之窗常开。基层政府是对群众的直接服务窗口,对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合理要求要及时负责地给予回应,直面问题、直面困难,不推诿、不逃避、不躲闪。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通过沟通协商的方式解决保证充分与群众良性互动。要向群众敞开“心灵之窗”,善听刺耳忠言,群众的要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群众的建议就是我们进步的阶梯。

  群众之路常走。我们要在群众“上访”之前“下访”,在群众“上门”之前“登门”。通过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和群众朝夕相处、摸爬滚打,甩掉官步子、放下官架子、摘下官帽子,培养群众感情,学会群众语言,真诚向“老师”虚心求教,使说的话句句落在群众心坎上,做的决策个个符合群众心意。

  警示之钟长鸣。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评价“学生”成绩好坏,“老师”最有发言权。让群众打分,受群众监督,要在群众考核中查找作风之弊、检讨政策之失、寻求改进之道,要脚下如履薄冰,头顶常悬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样做群众工作才能一丝不苟。

  要当好人民群众的小学生,就要时刻作好接受群众考验的心理准备。只有常怀敬畏之心、谦虚之心,敬畏群众,珍惜这份为人民服务的荣誉,多向群众学习,才不敢懈怠,努力把“功课”做在基层,把事情落到实处,才会学到真本事,考出好成绩,赢得好口碑。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2日 09:56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