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基层群众对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有三盼

重庆市委宣传部思想动态研究中心副主任 吴东平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出入高档场所应酬的少了,下基层办实事的多了”,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让群众看到了干部作风的变化。当前,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正在省级以下基层全面展开,与群众联系更直接,问题困难更具体。能否继续取得扎实成效,基层群众满怀期盼。

一盼干部常办“小事”。唐太宗李世民曾告诫当政者,“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小事不论,大事又将不可救,社稷倾危,莫不由此。”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热衷搞大投资、上大项目、抓大工程,对事关群众利益的“小事”懒得理、不屑管,这是很不应该的。群众利益无小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看上去都是小事,但无一不不事关群众冷暖安危、社会和谐稳定。“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这既是总书记的要求,更是人民的期盼,我们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切实遵循、运用。前不久,重庆市委提出用三年时间持续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像老旧电梯更新、过街天桥增加、山坪塘整治、撤并村卫生室建设和公路通达等等,实施以后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个体最急迫的民生需求,是群众心里的大事要事。办好这些小事,能有效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干部不妨借鉴运用这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做法,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把关系群众冷暖安危的“小事”办扎实、办出成效。

二盼干部解好“难事”。古话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群众生产、生活遇到困难,最希望党员干部搭把手、拉一拉。孔繁森心系群众冷暖,个人长期用于救助困难藏胞;郑培民得知苗家汉子受伤,送去衣服、家具和黄羊,帮助增收脱困。靠着这样一种为民解难题、办实事的情怀,人民对他们永远“信得过、忘不了”。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新生代农民工的身心健康问题需要关注,群众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增收致富难问题比较突出,党员干部要敢于迎难而上,实实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群众困难不能急于求成,要善于分析原因,找准症结,找到突破口。制定政策措施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重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无论日常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多去贫困地区走一走,多到困难群众家中坐一坐,从实践中探寻解决难题的办法。 “世上无难事,最怕有心人”。只要心中时刻装着群众,拿出一股子钻劲、韧劲和干劲,就没有解决不了困难。

三盼干部办妥“急事”。处理突发紧急事件的水平能反映出领导干部的应变能力和政治操守。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艰巨。面对各类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干部要保持清醒头脑,不慌不乱,不急不躁。古人云,“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处置突发事件,要心里装着群众,顶得住压力,听得进闲语,放得下架子,经得起冲击,胆大心细,不退、不躲、不惧。日常工作中,要增强突发事件的预测研判能力,分清轻重缓急,做到心中有数,及早介入,主动防范,把“急事”办妥。能否常办“小事”、解好“难事”、办妥“急事”,是检验干部作风和能力的重要标志。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铲除“四风”痼疾,基层群众期拭目以待。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7日 09:30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袁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