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上好群众路线大学校

湖北省咸宁市委 任振鹤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的独特创造,是党的执政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直面“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挑战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召唤,如何上好群众路线这所大学校,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

一、基层是最好的课堂。万流归宗,不离基层;天大干系,根在基层。基层是党的执政基础和活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地方尤其是基层一线是领导干部了解实际、向广大群众学习的好课堂,也是领导干部磨练作风、提高素质的大考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基层是实践永远的课堂。

基层是培基固本的最好课堂。道德滋养,广源民间。在基层群众中,也许难以看到光鲜伟岸的形象,难以听到震撼人心的豪言,但基层群众在具体、生动、平凡生活中体现的优良品德,就是我们提升境界、经受考验、抵御诱惑、化解风险的精神营养。只有像基层群众那样,以任劳任怨、敬业奉献的精神面对事业,以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心态面对利诱,以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品格面对困难,以善良本分、正直厚道的品德面对他人,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习惯面对生活,才会行大道、成大业、利天下,才会形成巨大的人格魅力。作为党的干部,我们来自人民群众,无论岗位如何变化,身上的那股乡土气息不能丢;无论职务怎样调整,身上那份百姓本色不能忘,以“回娘家”的心态深入基层,以孝敬“衣食父母”的心态为民用权。

基层是提能砺为的最好课堂。基层是改革发展实践的主战场,是维护稳定实践的第一线,是服务群众实践的最前沿,天地广阔、大有作为。实践证明,在基层实践中摸爬滚打过的同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往往更强一些。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作为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关键的少数”,既不能“摘桃不栽树”,又不能“栽树不培根”。只有树立强烈的基层意识,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问题在一线发现,思路在一线形成,矛盾在一线化解,业绩在一线创造,才能真正做到干实当期、干好任期、惠及长期。

基层是凝心聚力的最好课堂。基层一线是与人民群众直接打交道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可以面对面向群众传达精神、心贴心为群众排解困难、点对点为基层化解矛盾、实打实为基层筑牢堡垒,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在党旗下。基层一线有着最鲜活的探索、最真切的呼声、最深沉的情感。如果我们不“贴地行走”,不及时、积极地回应基层群众的探索、呼声和情感,那么就会让基层群众心存芥蒂。基层群众对那些只会“架天线”、不愿“接地气”的干部总是敬而远之的。只有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主战场,在省级战略咸宁实施的具体实践中,全面畅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才能汇聚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强大合力。

二、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推动时代进步的根本动力。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执政品格。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期待更为强烈,这就更需要我们从人民群众那里充分汲取应对风险考验、阔步走向未来的智慧和力量。

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倡导的根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基层,最贴近社会实际,自然最有发言权。“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想做群众的先生,先得做群众的学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实践智慧。在这个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的时代,既要读“死”的书本,更要读“活”的书本;既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这“活”的书本、“无字之书”,便是人民群众。有的同志自视高明,总认为群众知识少、水平低,看不起群众,不愿向群众学习,靠拍脑门作决策,其结果是工作脱离实际,群众不“买帐”。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学生。当学生意味着什么?就是恭恭敬敬拜群众为师,认认真真做好群众布置的“作业”,在深入实践、抓改革、促发展中回应好人民群众的期待。

人民群众最具创造力。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基层群众中虽然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不多,但他们在实践中成长、成熟、成功,最具首创精神。事实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不少的改革创举都源于基层群众的实践活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创造实践,是推动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需要我们破解的难题不少,好办法从哪里来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我们头脑里固有的,归根到底是来自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们只有坚持以“学生”心态、“空杯”心理、“赶考”心境,深入群众实践中“洗脑”、“淘宝”,才能获取明辨是非的政治智慧、破解难题的发展本领。

人民群众最不图回报。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当下,有些干部抱怨群众觉悟低、素质差,不配合工作,认为向群众学习就等于做了“群众的尾巴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不否认绝大多数干部思想境界比较高,但也不能不看到人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尤其质朴善良、不图回报的精神是一些党员干部不可比肩的。有如父母对待儿女,人民群众哺育我们,图的并不是回报。在前些年的国企改革中,大量工人下岗,自身利益暂时受到影响,但他们顾全大局,承受困难,自谋职业,以实际行动拥护和支持改革政策。当前,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考验,我们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学习群众的奉献精神,勇于担当,自觉参与改革、推动改革,做改革的促进派。

三、“三同”是最好的学风。狭义地讲,“三同”是一种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活动方式。广义地讲,“三同”是一种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工作方式、工作作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建立健全体现“三同”要义的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三同”体现的是一种切身体验的“身入”方式。只有紧贴地面的人,才能看得见草根。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转出的是怨言,看到的是表面。只有放下“臭架子”,同群众一起干活、一起吃苦、一起快乐,才能换取群众的“掏心窝子”,才能最大限度地掌握实情、最大力度地推动落实。如果我们坚持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议事、打成一片干事,群众怎么会不认可我们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省级战略咸宁实施既应坐而论道,更需起而行之,把求实务实落实的作风品牌擦亮叫响,到基层去抓落实,到一线去解民忧,始终和人民群众一道攻坚克难、争先创优。

“三同”体现的是一种心心相印的“心入”方式。跟群众打交道,隔着心是行不通的。否则,到了田头也走不进群众的心头。我们肩负富一方百姓、保一域平安的从政责任,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人民公仆的身份,不能忘记发展不够仍是咸宁最大的市情,不能忘记咸宁还有20多万城乡居民在吃“低保”!如果忘记这些,就会心浮气躁,就不会带着责任和良心去为群众谋利益。即使和群众呆在一起,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只有拿出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诚意,对群众的事上心,办群众的事用心,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三同”体现的是一种情到深处的“情入”方式。态度决定一切。只有“情”随“身”下,视群众如家人,才能真正扎根于群众。毛泽东同志曾把党员干部比作种子,把人民群众比作土壤。种子只有种在土壤里,才能生根、开花、结果。如果不把群众当家人,不把群众的事当家事,一家人说两家话,再好的“种子”也难以在“土壤”里深深扎根,难以长成“参天大树”。作为人民群众这个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员,每个党员干部不仅要有恋家的情结,更要有善待每个家庭成员的情义。情之深,行之远。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和群众打成一片的真情实感,给群众更多的关爱、理解、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就会无怨无悔地和我们一道前行。志同道合的人越来越多,富民强市的康庄大道也就越走越宽。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0日 10:38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燕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