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践行群众路线 助推三农发展

湖南省衡阳市农业局 汪维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农业部门和农民群众关系最密切,与农民群众打交道最直接,为农民群众服务最具体,一言一行都事关党风、政风,走好群众路线就显得更加重要,始终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力量之源

一切依靠群众,是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关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来自人民群众的智慧。因此,必须把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作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力量之源。

一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农村改革是农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大包干”来源于农民的首创,“农民进城务工”是农民的首创,“村民自治”是农民的首创,“乡镇企业”是农民首创……这些亿万农民的伟大创举,就是农业工作者的力量源泉。中国农村改革30多年的实践充分说明,只有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让亿万农民创造社会财富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当前,在农民群众中正在兴起一场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伟大实践,我们善于发现、总结、推广这些先进模式、经验和典型,在尊重农民群众首创精神中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二要高度重视农民群众的期盼与诉求。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要求我们深入到农村基层和农民群众之中,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只有知道农民群众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要求什么、渴望什么,才能找准问题,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不断改进我们的作风,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当前农业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农业农村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显现,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我们农业部门必须坚持民本原则、问题导向,针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土地权益、生产资料、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惠农政策落实等生产生活领域中的突出问题,深入调研、专题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用我们的真诚服务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用“三农”发展成效凸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丰硕成果。

三要着力实现农民增收的核心目标。“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当前,农业结构正深刻转型,农村社会正深刻变革,制约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因素明显增多,难度不断加大,我们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群众观点,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出实招、求实效。在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时,更加注重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同时,更加注重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在推进土地规模流转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农民利益的保护;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对农民的专业技能的培训。要通过强化政策落实保障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支撑农民增收,发展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持续提高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

二、准确把握群众工作法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法宝

群众工作法是我党长期保持的优良传统和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农业系统的干部职工必须把握好、坚持好、运用好这一重要法宝,善于深入农村,接触农民,在农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探求规律,汲取智慧,科学决策,服务群众,推动发展。

一要放下架子,在深入调研中谋划发展。当前我们不少领导干部下基层时,坐着小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找个典型谈一谈,要些资料翻一翻,拿个材料念一念,措施不实、问题无解,听的人不耐烦,群众很反感。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关键就在于不是带着“问题”下去求解,而是端着“架子”下去指导。农业部门践行群众路线,更要放下架子,深入基层一线,不仅要走到群众身边,更要走进群众的心里,弄清农民群众所思所盼,做到既吃透上情,又把握下情,在上情与下情的结合上做文章,把群众的智慧和诉求上升为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和工作动力,让“三农”工作决策和措施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要扑下身子,在访贫问苦中增进感情。农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农业系统的干部大多出生农家,学的是农业专业,工作在农业部门,真切感受到农民的疾苦,理应对农民群众更多一份感情。要把自己当农民,视农民为亲人,扑下身子,怀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一线查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纾民困;走进困难大、生活苦、群众多、基础差的乡村,查弱项、抓短板、找出路,在访贫问苦中与农民群众建立真感情。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诚心诚意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农民群众不断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批评意见,把群众的意见作为反思工作的“镜子”,结合实际提建议,因地制宜抓整改,凭借真诚的态度、扎实的作为赢得农民群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

三要深入一线,在为民服务中转变作风。多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实践,让我真切的感觉到,农民群众是最朴实、最实在,最值得信赖和尊重。工作中任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秀都会被他们一眼看穿。农业系统的干部职工要发扬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作风,从联系和服务一个农户、一个种养大户、一个村、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龙头企业着手,从推广好一项技术、实施好一个项目、建设好一个基地做起,当好“三农”政策的“宣传员”、技术服务的“推广员”、田间管理的“指导员”、生产过程的“协调员”,农民增收致富的参谋和助手。事实说明,与群众接触多了,官僚主义就会减少;与实际接触多了,主观主义就会减少;与民情接触多了,形式主义就会减少。

三、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必然要求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在做“三农”工作时,我们有些干部有时觉得群众喊不动,实际上是他们喊不出;对发展现代农业不是没想法,而是缺办法;对帮助农民增收不是没成效,而是无突破,说到底是群众观念不牢固,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不健全,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一要构建深入调研的长效机制。近年来,我们结合农业部、省农业厅“百乡万户调查”活动,要求有特长的农技干部长期联系1个专业大户、1个合作组织、1个龙头企业、1个高产创建片、1个农业项目,做到“五下去,一回来”,即“怀着深厚的感情下去,本着学习的态度下去,带着具体的问题下去,掌握科学的方法下去,以群众欢迎的方式下去,带着丰硕的成果回来”,通过活动对我们的党员干部真正起到了“接地气、察民情、增才干”的目的,形成了一大批调研成果,在近三年的省农业厅优秀调研报告评比中,我市始终位居全省第一,不少建议还直接进入了各级领导的决策视野。对于这个制度我们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确保机关干部下基层调研的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升农业系统干部队伍素质和水平。

二要构建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继续深入开展“百乡千村万户大走访”活动,层层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蹲点工作制度,实行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促进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特别是到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声,帮助解决困难。开展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活动,组织农业干部分期驻点,工作在村组、吃住在农家、劳动在田野,在增进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把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民手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三要构建服务群众的考核评价机制。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农业系统干部考核办法,特别是要完善基层农技人员绩效考核办法,把群众工作能力和群众工作状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在考核方式上,完善考评制度,增加农民群众评价权重,真正把农民群众的认可度与满意度作为考核农业系统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的主要依据。另一方面,以制度形式把农民群众的评价作为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真正使那些素质高、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干部得到重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重点关注和使用那些长期在基层、在困难地方、在艰苦岗位上默默无闻工作的干部,真正让那些一心一意为农民群众服务、工作深入扎实有效的干部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3日 16:07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袁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