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要有百姓情怀

湖南省汝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 李群利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在百姓“家门口”搞活动。举措实不实、效果好不好,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直接。木不钻不透,功不到不成。说好不算好,做好方为好,“血肉联系”喊在嘴上群众不信,“鱼水情深”做个样子百姓不认,联系群众是“掏心窝子”的事,要的是实打实、心碰心。践行群众路线党员干部是“主角”,人民群众是“主体”,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就必须以焦裕禄为镜,坚持“三严三实”,怀有百姓情怀,饱含真情做好服务群众工作。

要怀为民之心,把百姓声当心声。群众构成千差万别,民意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复杂多态。只有把百姓之百意成功转化为百姓之共识,顺应民意才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只有身体力行全心全意做到为百姓解百难,真正的为人民服务才不是空谈。“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百姓呼声往往关乎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它是我们践行群众路线的一面镜子。在基层工作中,少数干部的群众意识淡薄、群众观念弱化,对群众的感情不真不深,对群众的呼声要求置若罔闻,不去认真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还有的干部不敢做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往往只满足于开开会,讲讲话,发发文件,迎来送往,无法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使得我们干部和群众的距离拉大,引起群众的不信任。群众工作具有特殊性。我们自己在办事窗口站一站,就会多一些对群众办事难的切肤之痛,少一些敷衍拖延的官僚主义。因此,党员干部在践行群众路线过程中,要恪守为民之责,多坚持贴近群众的作风导向,主动进村组农户社区群众家中,面对面拉家常,耐心听取群众意见,主动释疑解惑,积极疏导教育,对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做到心中有数。群众工作具有艺术性。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在一起,要学会讲“土话”,讲群众乐意听、听得懂、能管用的话,多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多理解他们的苦衷,多理解他们的过激言行,用真诚消除矛盾,用宽容感化群众,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进而增进干群互信,增强亲和力和感染力。

要带真诚之情,把百姓情当亲情。“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满不满意”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凝聚群众的“一线阵地”、服务群众的“先锋战士”,党员干部唯有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下基层、接地气、搞调研、促发展,倾听民情在一线,才能换来干群“心连心”、零距离、弯下身方可赢得“鱼水情”。 群众工作是一份充满爱心的工作,做主动到贫困户吃一顿百姓饭,就会多一些对民生多艰的细节体验,少一些肆意挥霍的奢靡之风。群众工作不仅在于经常,更应在于及时、有效,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宗旨意识,坚决取消那些作秀成分和务虚举动,集中精力解决好群众迫在眉睫的问题。当前,我们有不少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热点问题中,一些群众的合法利益受到损害,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这些都是党员干部值得关注、重视的。我们要时刻将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及时了解他们的愿望、需求,想方设法为他们克服困难,提供帮助和服务。在繁杂的群众工作面前,要区分轻重缓急,另辟蹊径寻找办法。具备解决条件的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不能拖而不决、议而不办;不具备条件的解决的问题,要拿出规划,做好解释;不具备条件又没有政策支撑的问题,要倾情安抚。

要有解决之策,把百姓事当家事。党员干部只有始终尊重群众,把群众放在心中,举过头顶,才能做好工作。要尊重群众权利,求得群众支持。要尊重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要回应群众关切,赢得群众信任。要积极回应群众关注的选人用人公信度、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要始终把组织工作与群众需求深度融合,与中心任务深度接轨,以务实的工作举措推动发展。要强化群众观念,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导向,带着课题深入基层调研,带着诚意与干部谈心谈话,带着责任接待群众来访,带着感情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多搞调查研究,要切实转变文风会风,多开短会讲短话行短文,要切实转变生活作风,多点“泥土味”,要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多点学习思考。要服务群众,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要始终树立宗旨意识,民本意识,责任意识,把工作重心下移,多做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多解决党员、干部、群众的实际问题,把服务贯穿于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要拜群众为师,把百姓智当源泉。“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人民群众是生活的先知,冷暖甘苦感受最深刻。人民群众是施政的基础,政令得失反映最真实。实践证明,在广大民众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汝城县基层党建大平台“一家一站一中心”三级服务群众工作网络、“机关党组织到基层、党员到群众中报到”的“双报到”活动等创新做法都是来自基层群众的创造。只有虚心向基层、向群众求教,才能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解决工作的难题。向群众学习,就要甘当小学生,拜群众为师。能否像“学生”一样,吸取群众的才智,不仅考量党员干部的作风,检验党员干部的素质,反映党员干部的胸怀和追求,而且直接决定事业兴衰成败。但现在,我们个别党员干部“官僚主义”思想严重,人坐不下来,心静不下来,工作沉不下来,架子更放不下来。在基层群众面前自以为是,指手画脚,居高临下,生怕“派头”不足损“威信”,生怕门前冷落无颜面,根本没有“甘当学生”的勇气。基层是永远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保持平和、平稳、平实心态,增强务实精神,放下架子,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乐于拜群众为师,勇于接受群众批评,善于从群众中汲取创新力量,做到决策问计于民、工作聚力于民、效果求证于民,不断提高凝聚力、号召力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凝聚民心、汇集民智,赢得群众的理解、配合和支持,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2日 10:25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千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