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领导干部莫做“三不”干部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委组织部 黄霖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李克强总理也曾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充分说明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常怀群众之心,深入群众,为群众办实事,不能只把“喊口号”挂在嘴上、说在会上,要把承诺的事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的每个细节上。

调查研究“不”深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存在“开大会作报告都在行,怎么见到老百姓就没得谈?”的怪现象,或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但一旦去了农村、工地厂矿直面群众时却“结结巴巴”,不知道如何与群众“打成一片”,也就查不清基层的实情,摸不准群众的诉求。不习惯调查研究,只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而且对安排的工作不跟踪督促,“会上吹吹风”,“会后全落空”,“雷声大雨点小”,“光吹号”、“不响鼓”、只顾安排不问结果,少了些吃农家饭、睡硬板床的务实作风。践行群众路线需要领导干部需要改变坐在办公室里“憋想法”、文件上“凑点子”、会议上“重安排”的思路。“沉底”方知“民苦乐”,“低头”可得“鱼水情”。领导干部要常入基层、进农家、问计策,放下架子,不打“官腔”,真心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群众才愿意“掏心窝子”,干部也才能融入群众。

面对问题“不”分析。很多党员干部在查找问题活动中,对查找出来的问题不分析研究、不归类整理、不调查了解,就将问题放在一边,把查找问题当走过场,把群众提出的问题当提要求,不剖析情况、不查找问题存在的根源,没有达到查找问题的目的。领导干部要树立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落实,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关心支持基层,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要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一一分析,对病下药,多想为民解难的办法,多练为民办事的本领。要坚持用一股狠劲对待“四风”问题,对自己敢于用狠心、下狠手、出狠招,真正从思想上触及灵魂,从根源上找准问题,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哪里,才知道基层最需要什么,最大的困难在哪里,影响基层发展的瓶颈在哪里,才会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才能倾听到群众最淳朴的“好声音”,把准群众的“脉搏”、摸清基层的“实情”。只有通过分析问题、整改问题,把成功的做法经验化、长效化、制度化,才能以“群众满意”进一步凝聚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正能量。

承诺事项“不”兑现。习近平总书记说:“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又往往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有些“婆婆妈妈”。当前,一些领导干部要么借口公务繁忙、抽不开身,认为群众有事自然会找上门来,走基层迈不开腿;要么下去了也是“隔窗看景、走马观花”,不用心与群众交流,最后变成走过场、做样子。领导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犹如涉水,入浅水者,掌握不了真实情况;涉深水者,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古人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无其信,不知其可也”。党员、领导干部既然在人民群众面前承诺了,就要切实兑现承诺,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答案,别让“承诺践诺”成为一张“空头支票”。对群众承诺的事情不落实、不兑现,就会挫伤群众的心,群众的心“伤不起”。因此,领导干部要多解解群众的“渴”,做实事、做真事、做让老百姓真正需要的事,为群众办好小事既是一种责任,更是我们践行群众路线、抓好作风建设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4日 15:58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燕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