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践行群众路线关键在整改

重庆市丰都县机关事务管理局 陈觅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法国著名哲学家孟德斯鸠曾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爱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权力不受约束必然产生腐败”。不受约束的权力成为“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以及奢靡之风滋生的土壤,部分手握权力的党员干部在享受权力带来的快感时,动摇了理想信念,久而久之,变得官威十足,吃喝玩乐,欺上瞒下,漠视群众,污染了党内环境,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我们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铲除“四风”滋生的土壤,让群众路线这一法宝解决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回应群众关切,团结依靠人民,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当前,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第二环节,通过“学习教育,征求意见”环节的扎实开展,党员干部思想有所转变,也征集到了相当多的意见。笔者认为,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关键在整改,要在活动各个环节都坚持“改”的原则,边学边查边改边建,及时改正不正之风,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活动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改“四风”之害

习总书记说,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也只有制度之笼,才能约束权力,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四风”滋生蔓延的土壤。用制度之笼约束权力,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重制度的科学设置。有位哲人曾说,一个好的制度能把一个坏人变成好人,一个坏的制度能把一个好人变成坏人。这里的好坏指的是制度的科学与否,一个科学的制度能充分的发挥功效,而一个不科学不合理的制度,不但不能发挥作用,有时候,还会起到反作用。要做到制度的科学设置,必须充分发挥民主,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必须统筹兼顾,通盘考虑,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必须保持制度的严肃性,不能朝令夕改,过于频繁的变动制度设置会让被执行者无所适从,最终会导致没有人遵守制度的严重后果。二是要重制度的公开。必须将制度广泛公开,既要向体制内的人公开,也要向体制外的人公开;必须完善相应制度查询机制,让群众能更为便捷的知晓;这是现代民主的应有之意,也是保障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的需要。三是要重制度的执行。事实上,我们并不缺一套套科学合理、统筹兼顾的制度,从大的层面看,我们的制度体系是比较完善的,但是大多数时候都被束之高阁,一出现问题,不是去找制度求方法,查漏洞,而是习惯按某些人指示办事。一个再严密的笼子,如果从来不关“老虎”,那么,这个笼子是没有存在的价值的。要建立健全制度执行机制,不论身份、地位,对不执行制度者,均要严肃追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

建立公开透明的政治环境,改关心群众切身利益之难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部分党员干部在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满脑子都是升官发财,忘了党的宗旨,忘了群众的冷暖。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建立公开透明的政治环境,充分发挥群众和媒体的监督作用,才能让党员干部切切实实的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真正做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一是要加大政务公开力度。除了涉及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等不应不宜公开的事项以外,其他的都应该按照法律法规予以公开,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这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媒体监督作用的基础。但现实中存在着大量该定密不定密,不该定密乱定密的现象,一些本应该公开的事项,因为关系一个地区的形象,影响一方地方官员的“帽子”,就被定为秘密,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严重影响了群众和媒体监督作用的发挥。二是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要畅通监督渠道,对人民群众过激采取的一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不要只是一味的打压,封堵,不然,越积越深,最后会一发不可收拾,前几年发生的瓮安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三是要充分保障媒体的监督权。媒体监督是现代民主政治约束权力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当前处理的很多官员,其劣迹也是早先通过媒体曝光出来的。要建立公开透明的政治环境,就要最大限度包容媒体发出来的不同声音。当然,也要建立完善相应的机制,引导媒体以健康的方式行使监督权,不要让媒体背离诚实、真相等正确的价值观乱发声。

建立高效便捷的服务网络,改“最后一公里”之困

群众为了办一件事情多头跑,各个部门踢皮球,互不接招,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要跑很多程序,过很多的“关卡”,群众跑这“最后一公里”跑得很艰难。要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是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要破除阻力,将属于市场配置的还给市场,取消审批;将该下放的审批权限及时下放;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二是要搭建集中服务平台。要逐步整合所有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部门,建立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平台,让群众办事不再多头跑,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要配齐配强基层一线力量。要改善基层一线干部待遇,包括政治以及经济待遇,让一线干部能扎根岗位,安心工作;建立人才上下流动机制。不仅要将好的人才交流到“上面”,而且要建立一种机制,将一些优秀的干部交流到基层,服务基层,砥砺人生,磨砺意志,让干部在一线建功立业,在一线得到再成长,再提升。

总之,无论我们标榜我们开了多少专题学习会,学习有多么深入扎实,征求到了多少意见,查摆问题是多么深入深刻,最后评价活动成效的唯一标准仍是“改”的效果。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8日 14:46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袁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