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走调查之路摸清底子 兴研究之风探索对策

湖北省襄樊市保康县马良镇小学 张远东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二阶段,为全面了解全镇教育发展现状,找准制约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和确定今后教育发展的思路措施,提升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近期,保康县马良镇中心学校组成调研小组,对我镇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做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此次调研最大特点是,不谈成绩,直面问题,献言献策。

一、直面问题为教育底子搭脉问诊

调研小组通过发问卷、查资料、听课抽测、师生座谈、现场交流等形式,获取了宝贵的意见建议和发展对策。

(一)教师资源配置仍不够合理。

1、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以本镇教师年龄结构为例:小学126人中,35岁以下的22人,36至40岁9人,41至45岁6人。46至50岁21人,51至55岁29人,56岁以上的39人。50岁以上的合计76人,占小学教职工人数60.3%。各小学人均年龄情况:马良镇小40.7,旦江53.9,五虎52.9,水田48.5,双坪53.9,云旗53.4,重阳48.8。总体来说,小学教师年龄老化严重,结构极为不合理。

2、教师学科结构不平衡。教师队伍中存在语数学科教师偏多,艺体外学科专任教师偏少的情况,很多艺体外教师是半路改行或由其他学科兼任的,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3、教师引进机制不完善,引进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由于在教师学历层次、知识水平方面缺乏科学的评估,加之政策性和制度性的支持不到位,导致引进教师(支教、资教)整体素质良莠不齐,来不了、不安心、留不住的情况普遍存在。在职教师待遇偏低,业务培训、进修经费、激励措施上的投入明显不足。

4、师资力量差异较大。从我镇校与校之间师资力量对比上,可以看出师资力量的差异非常明显。中学、镇小有部分骨干老教师,但比例甚低,完小及其他学校骨干教师极少,有的学校几乎为零。政府、主管部门在培养、配备机制上虽然有倾斜照顾政策,但落实上难度较大,校与校之间师资力量的差异将日益增大。

(二)教育管理成效仍不够明显。

1、学校办学的规模性效益不大。近年来虽然联合办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合力度还不够。学校越来越“小”,学生越来越少,老师越来越“老”,是教学点一类学校的真实写照。“生源匮乏却占用资源与学生家长期盼享有优质资源”之间的矛盾,是导致我镇基础教育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校教育管理的政策性支持不够。近几年,我镇虽然出台和实施了《支教教师管理和奖励办法》、《教师教学成果奖惩办法》、《五优奖惩措施》等,但由于投入方面的力度不大,作为政策和制度的引导和聚集效应明显不够;保障学校日常工作正常运转,便于安全、应急和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政策措施,除了文件号召、行政命令外,剩下的就只有处罚措施;现行的有些《办法》、《措施》虽然在事实性的实施,但与上级的有关政策相悖,教育系统内部存在政策缺失。

3、学校教育管理的岗位性人员不足。

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不稳和待遇分配的不公,使各种矛盾趋于复杂化和扩大化,学校再也不是“一方净土”。师生面临的纠纷、伤害甚至是攻击日益突出。门卫、宿管、生活指导教师,应该是有效减少安全隐患和事故的重要岗位。目前的状况呈现“四无”(无人、无编、无职、无责)局面,有些学校有专兼职门卫,事实情况是“看”门,而不是门“卫”。

(三)生本教育研究的任务依然艰巨

1、生本教育研究的理念很先进,从面上看,似乎全面推开,但缺乏突破性进展,很多环节和要求浮于面上,缺乏实质,往前推进的动力不足。

2、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花哨,内容单调,导致效果不明显。

3、教师理论弱化,思想固化,进取淡化,推进课改困难较大。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外,我镇教育事业还存在教育环境不够优化、幼儿教育机构硬件、软件、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有待研究解决。

二、献言献策为教育发展开方除疾

(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1、努力改进教师配置。管理部门要深入调查,摸清底子,使引进教师的渠道、数量和质量具有针对性,让学校对教师的需求不仅是“有”,而且要“有用”;

2、主管单位根据实际,制定“基层学校教师本地化”的规划和实施办法,选拔当地当校的优秀毕业生上本专科的教育专业、免费师范,毕业后回当地当校任教,充实当地当校师资队伍,从“根儿上”解决“来不了、不安心、留不住”的问题;

3、乡镇继续完善边远、薄弱学校援教、支教制度,选派中青年教师到边远的旦江、五虎学校支教,通过转岗、合理流动等办法实现全镇学校教师的层递更换,促进全镇教师配置的均衡发展。

(二)、切实推进教育管理

1、科学布局,合理规划。有步骤地解决“点多、面广、效低”的不良局面。探索将边远薄弱的教学点进行合并,保留学前、初小教育,其余则相对集中的布局规划。本镇的设想是,旦江的三至六年级入云旗,五虎的三至六年级入重阳,双坪逐步撤并入镇小。达到节约人力物力资源的目的,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资源的期盼。

2、给人给编,设岗定责。有计划地配备门卫、宿管、生活指导教师等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工作人员,并按其职能作用,实行归口管理。最大限度地消除学校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的漏洞。

3、研究政策,消除影响。切实解决上级政策(如骨干教师补助、新职称评定办法)不符合基层学校实际,甚至是“不公平”给教师队伍带来的负面效应,可以在不违背上级政策的前提下,对“本地实施”做一些补充和中和处理,避免伤心、伤人、伤积极性的现象。

4、提高待遇,挖掘潜力。重事实,讲现实,多渠道反映教师待遇偏低的问题,切实提高教师群体的待遇水平。不光要有教师管理的措施,更要有教师奖励的措施。主管部门要研究出台《教职工奖励办法》,包括支教、轮岗、教学教研、突出贡献等,修订《财务管理规定》,把加班、值班、应急等工作补助纳入其中,以弥补教育管理政策的缺失。

(三)、全面深化生本教研

1、要全面深入的开展新课程改革培训。一是采取全面的系统理论培训,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课改理论培训,让课改理论深入教师之心;二是大面积的让教师走出去,看一看课改先进校的具体作法和成效,只培训校领导和中层干部的课改意识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教师都知道怎么进行课改才是根本。

2、建立统一的小组合作学习操作、评价的体系。与建立课改基本模式一样,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课改评价体系,采用“一期一校一重点”的措施,跟踪督导,引领教师做好课改。

3、加强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等级的认定,结合达标晋级活动,按照课改课的模式要求,评选金牌、银牌、铜牌教师,给教师一个教学能力上的身份认证,并能让社会认可,提升教师的社会影响力。

4、培育“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在课改推进的关键时期,每个学科都要有骨干教师来引领、示范和指导,让绝大部分学校既有高楼,更有“高人”。让进入“深水区”的课改,健康有序,强劲有力地推进。

“站在本校看全镇,跳出外镇看本镇,立足本镇看全县,这些宝贵的建议与对策,将为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强劲有力的推动作用”。马良镇中心学校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9日 14:35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千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