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走得再远 也不要忘了为什么出发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 吴禄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单位组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问三观”学习讨论,面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群众观”、“权力观”、“事业观”的拷问,不由想起一句名诗——“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每一名党员加入党组织时,都曾经郑重回答过“为什么”入党的问题,大多数人都给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答案。这个答案至少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要毫无条件地为人民服务;二是加入党组织后,在组织的帮助和教育下,能够为党和人民做更多的事情。这就是入党动机,是我们大多数党员当初“出发”的原因。然而,我们不少党员干部,随着党龄的增长、岗位的调整、职务的升迁,却渐渐忘记了入党的初衷,在行进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忘了为什么出发,就往往偏离了自己的航向,结果不仅个人走上了歧路,还直接影响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破坏了党的形象。 

忘了为什么出发,在群众心里就会越来越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摆在首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党员干部的唯一标准。淡化了宗旨意识,党员干部个人主义思想就会滋长,人民群众在心目中的地位就会大打折扣。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面前,个人利益至上,人民群众利益次之,甚至把人民群众摆在对立面上,老百姓成为一些党员干部口中的“刁民”、“刺头”,党群关系也从鱼水关系变成油水关系,甚至是水火关系。

忘了为什么出发,责任担当就会越来越弱。失去了目标就没有了方向,也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把“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抛于脑后,不说“更好”二字,甚至起码的服务意识都会丧失。特别是党龄长了、发展受限了,更容易产生做了很多、奉献的够多、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精神萎靡、按部就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甚至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对群众的诉求,能躲就躲,能推就推,躲不了推不掉就拖一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嫣然成了党的事业、群众的利益的局外人。

忘了为什么出发,作风“篱笆”就会越来越松。宗旨意识淡化,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的“主仆”关系就要颠倒。“我为人人”变为“人人都要为我”。官老爷的架子越来越大,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唯我独尊;入党为仕途铺平道路,组织赋予的职务成为谋取进一步提升、个人物质利益和享受的工具,贪图虚名、弄虚作假,知行不一、欺上瞒下;奉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人生信条,以权谋私、腐化堕落,铺张浪费、骄奢淫逸,不吃点、不喝点、不拿点反而成为不正常现象。“四风”蔓延,不止破环了党与群的关系,也直接葬送了党员干部个人的政治前途,完全背离了加入党组织的初衷。

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丢失了共产党人的远大目标,就会迷失方向,变成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者,最后意志消沉,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甚至产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想法,把当干部作为一种谋取私利、巧取豪夺的手段。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无论入党时间长短,无论什么岗位,无论职务高低,都要时常反思自己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前进的正确方向,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事业观。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7日 14:32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千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