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山东省高密市文广新局 展丽丽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实践主体,要抓好文化建设就要注重走好群众路线,让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进而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4年是各地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要实现文化的长远发展,必须做到将文化建设与党的群众路线紧密结合。今天的文章笔者将以高密市文化建设为例,就当前文化建设的现状、文化建设发展受阻的原因以及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当前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上弱下强”,群众基础厚实,政府职能不到位。笔者所在的高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红高粱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历史文化名城,高密东北乡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培养造就了晏婴、郑玄、刘墉、莫言等一批文化名人,并延伸创造了扑灰年画、剪纸、泥塑、茂腔等民间文化艺术瑰宝,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文艺创作呈现出异常活跃的状态,出现了社会主导文化发展方向的现象,由群众自发的、无组织的文化活动非常多,但是在政府组织管理方面却很匮乏。有的地方文化站都是一些摆设,连基本的办公场所都没有,更谈不上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及配套设施,一句话概括,就是阵地丧失,设施荒废,硬件不姓“文”。

(二)“上多下少”,上级政府高度重视,下级政府对策应付。以当地的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为例,为强化文化发展,国家近年来对文化的投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家、省、市等自上而下的层层补贴购买电脑和书籍等设施,但是很多基层文化站的办公屋里却“空荡荡”一片,电脑被基层政府部门挪为它用,农家书屋即便每年如期更换新书,但也成了摆设,更甚者成了村领导干部赠送他人、随用随拿的私人藏书库。另外,基层文化专干队伍流失现象非常严重,以高密市为例,在14个镇(街、区)中有8个镇(街、区)多年来没有更换过文化员,个别镇(街、区)至今没有配套文化专干,上级部门检查时随便把没有业务专长的其他干部顶替。

二、文化建设发展受阻的原因

(一)政府文化供给力不足。一是文化资源的供给力不足。虽然各级政府部门逐年在加大对文化的投入,但相比经济、教育等方面,仍显得“九牛一毛”,与居民对精神文化的真实需求相差甚远,以高密市为例,2014年在计划对文化投入增加的情况下,文化建设投入也仅占全部投入的4%左右。二是文化人才的供给力不足。文章前面提到笔者所在的高密市对基层文化专干的配置情况,人才的缺少直接阻碍了文化政策上传下达的通畅程度和执行力度,缺少政府部门引导的文化积极性很容易在发展初期遭遇挫折甚至偏离发展方向,因此文化建设需要一批文化专业素质较高且对文化发展充满信心和力量的专业之才。

(二)经济发展大环境下对文化发展不重视。当前正值新农村建设关键时期,与文化建设相比,基层政府部门更重视居民住、行等的物质方面,城区附近的基层政府部门将大部门精力放在了拆迁改造、招商引资上,而离城区较远的基层政府部门则更加重视村村通路面工程等,对政府来讲,当前的文化建设还处于那种“可看可不看”的状态,就算搞不好也不会影响发展大局,所以就出现了文章中提到的用其他干部顶替文化专干的情况。

(三)群众整体素质不高。经济社会转型期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导致居民对金钱的期望越来越高,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虽说群众的自娱自乐活动越来越多,而且花样百出,但真正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却少之又少,从农家书屋的利用程度可以看出,即便是书屋开放,自发去读书的人也不多,表明群众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度与政府的渴望值存在一定的距离,群众的整体素质不高,他们并没有真正明白文化生活的丰富是与自身的文化素质水平息息相关的。

三、基层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一)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一切为了群众。服务群众,为群众谋利益是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最终目的,文化建设也不例外。文化的先进性引领社会思潮,决定着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质量,而对于具有深厚民间文化底蕴、一直将文化根植于“红高粱”泥土中的高密东北乡来说,更应注重将群众路线贯穿于文化建设之中,让文化服务于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既是文化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是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公共文化服务陶冶情操、增进和谐,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已经成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重要渠道,也是传播党的声音、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阵地。因此,建立一个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营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并让其真正发挥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如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城市10分钟文化圈”等,让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真正成为文化建设服务群众的常态性活动,让文化真的做到惠民、乐民、利民。

(二)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一切依靠群众。刘云山同志曾在县委宣传部长培训班学员座谈时强调,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搞好文化建设,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热情,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营养,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真正做到让群众来参与、让群众来评判、让群众唱主角。文化无不来源于群众。在对文化建设愈加重视的今天,文化活动已不再是束之高阁的高深莫测的东西,越来越多的“草根”文化艺术者走进了更大的艺术舞台,进行着水平越来越高的创作活动,成为了文化的主角。以高密市为例,2013年该市通过举办“红高粱”诗歌大赛等挖掘了一大批“草根”创作者,出现了《华夏龙魂》等多部高水平的著作,同时举行广场舞大赛、四季田园大篷车等大众型的群众文化活动,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其中。文化的“群众性、参与性、专业性”的特征注定文化必须要让更多的群众广泛参与,成为活动主体,才能激发群众的兴趣,才能更容易被民众接受和喜爱。

(三)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引领工作。文化建设从文化本身来说,是具有一定的艺术难度的,掌握文化技能的群众毕竟是少数。要想让群众成为文化的主角,还需要文化部门和文化工作者发挥专业部门和专业人才的优势,对更多的群众进行文化艺术方面的培训,发挥文化骨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以及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让群众懂文化、会文化,从而主动参与文化活动,形成全民参与文化建设的局面,让最广大的群众在文化活动中了解党的政策,健康身心、陶冶情操、养成文明、丰富生活。同时,必须注重增强文化的创造性。当前,居民消费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特别是精神文化需求呈现“井喷”之势。文化创新则兴、守旧则衰,文化服务对象的需求变化,对文化创造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必须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穿针引线的职能作用,将隐藏在社会各个角落的文化积极性、文化人才、文化资源、文化力量等挖掘出来,发挥导向作用,树立一面旗帜,形成一定的规模。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8日 14:02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