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需“提前沟通”是作风不实的问题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组织部 林志干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能不能你问之前咱先沟通沟通?”面对记者对河南漯河高考加分体优生的质疑,河南省体育局的处长竟然如是回答。这样的回答的确是让人啼笑皆非!

大家熟知,大多领导喜欢秘书们早早为其准备好“精神食粮”,拿着打印好的发言稿到会上作报告,不让其受到动脑之苦,秘书的笔也就成了官员的“嘴”。面对一些电视采访,由工作人员拿着稿在镜头的后面,让官员对着稿子来回答记者的提问。官员之所以喜欢这样做,主要还是怕说错了话,怕回答的问题有漏洞被公众抓住了把柄,由此受到社会的追责,影响了头上的乌沙帽。而此事件的河南官员,竟然大胆地质问记者为什么不“先沟通沟通”,其目的无非就是想与记者达到事件的共识,不让政府所作所为被媒体左右。

但是,这位官员的确是想错了。记者的职责就是还原事实真相,让事件公开于众。本着披露真相的最终目的,记者当然就不会提前进行沟通,也不为去为了达到官方的共识才去作调查,采访时就得就得对官员来个临时责难,来个实事求是的发问,不论官员能不能回答,回答的结果怎么样,公开报道后自有公众们去论道。所以,记者根本就不必要与官员“先沟通”。这是记者作风扎实的表现,也是记者履行好职责所在。

对于官员来说,当工作受到舆论质疑,不是主动剖析、及时补漏,而是一味想着“咱先沟通沟通”,试图通过“危机公关”息事宁人,这本身就说明了其工作作风出了问题。作为领导干部,作为体育局宣传处的处长,本是应对媒体舆情的职能部门,心中应时刻装着工作,随时做好应对媒体的相关准备,对媒体各种质问能脱口就来。这还需有什么可以沟通的?政府官员如实回答相关业务情况是一种责任,还需要怎样“沟通沟通”?殊不知,政府公务人员是“公官”,不是公关,怎能对公众和媒体的质疑讳莫如深?

作风建设,离不开各级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领导干部应对自己职责所在领域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了如指掌,依靠群众找思路、想办法。如果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会冒出“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的雷人雷语;模糊了“群众利益至高无上”的原则,就会纵容“强拆”等悲剧发生;不尊重百姓意愿、不了解民众需求,就难免让“惠民工程”变成“败家工程”甚至“伤民工程”。常此以往,只要面对媒体质问,连想都不想就想“先沟通沟通”再回答,以此来摆脱社会的关切。这样一来,伤了民心,不解民忧反添乱,解难题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一个领导干部,一任地方官员,干不干事、为谁干事、怎么干事,群众的眼睛最雪亮,感受最直接。只会耍嘴皮,不愿干实事,老百姓不会买账;热衷于形象工程,群众的急难愁事却“选择性治理”,老百姓就不欢迎;至于那些沉溺于灯红酒绿、私欲膨胀、中饱私囊者,老百姓更不会容忍。群众信任的力量,维系于每一名机关干部点点滴滴的修为、见微知著的作风之上。对百姓而言,衡量干部作风的实与虚,尺子永远只有一把,就是百姓的难题能否得到解决,百姓的生活能否切实改善,人民的幸福指数能否稳步提升。

而在笔者看来,这名宣传处长在被记者问懵的同时,一个侧面暴露出此次高考加分事件真的水很深很深,有待揭开;另一方面也从官员想“先沟通沟通”再回答上,更缘于官员作风不实,怕丢了头上的乌沙帽所至。而在当前信息快速发达和传播的时代,官员更应懂得:误解对立源于信息壅蔽,必须靠过硬的作风和业务素质赢得群众的赞誉,也更应懂得公开才有公平、透明才有清明的道理。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9日 11:35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