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践行群众路线的“多”与“少”

贵州省铜仁地区万山区委组织部 金婉秋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当前,我们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很多党员干部纷纷下到基层与群众接“亲戚”,充当密切干群干系的推助器。能够走进基层固然好,但是光做做样子、走走过场恐怕只会引起群众反感,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打折扣,失去其本身的意义。笔者了解到现在的党员干部切实转变作风,他们不仅能做好办公室工作,还能走村入户,来到群众身边,帮助群众解难事、做好事,但是,也有少部分党员干部平日里口若悬河,可来到基层与群众交流却存在很大的障碍,一句“你吃饭了嘛?”或是一句“您有什么困难?”之后,就再也接不下话了。有心为群众服务是好事,但光有心还不够,还必须掌握与群众交流的技巧,快速融入到群众中去,做一名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与群众交流,要多一些接地气,少一些假大空。试想,如果一个干部只会坐在办公室读文件,缺乏结合实际的能力,即使走到群众中去,也只会说一些文件中的套话、空话,引起群众反感。“地气”怎么来?从何而来?党员干部能必须自觉走到群众中去,带着满腔热情与群众交流,细心去观察群众生活状况,时刻把爱民记在心上,放在行动上,用上级文件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开展工作,才能切实解决好群众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党员干部在基层的智能,密切干群关系。

与群众交流,要多一些敢担当,少一些推责任。古人说:“不患无策,只怕无心”如果一个党员干部不愿担责任,就不该当干部;不敢担责任,就不配当干部;不会担责任,就不能当干部。“好干部”就是要敢于担当,在群众遇到困难时,敢于主动站出来说:“有我在,别怕”,党员干部就是群众的天、群众的地、群众最坚实的依靠。党员干部要树立“群众之事无小事,事事相关大民生”的思想意识,敢于挑起重担,敢于为人之不敢为,敢于终身坚守“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并把担当落实到行动上,用“辛苦指数”换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与群众交流,要多一些干实事,少一些花架子。一些干部来到基层摆摆样子,拍拍照片儿,写写报道,就以为自己干了很多事实,殊不知,这是割裂党群、干群关系的开始。搞花架子的行为如同空中楼阁,看上去很美,实际都是虚幻的,它就像是一个埋在党员干部与群众之中的定时炸弹,如果不处理掉,随时会激起民怨,而要想拆掉这个炸弹,还得靠广大党员干部多干实事干,让群众看到党员干部务实的工作态度,从而增进干群感情。干实事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我们党优良的工作作风,干实事的决心强不强,落实力度大不大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员干部的形象,因此,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不要当唱家,而是需要实干家,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各项工作,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真抓实干,造福一方。

与群众交流,要多一些听群众说,少一些我自以为。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在他们看似简单的话语中,往往蕴藏着人生中的大智慧和工作中的新方法。党员干部要想汲取这个智慧,必须具备听群众说话的勇气,并且群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才会取得群众的信任,群众才会敢对你说真话、说实话,和你有话说。也许,一些群众会说一些不中听的“异见”,面对这种情况,党员干部不应该陷入经验主义,以为自己工作经验丰富,是群众故意找茬,用排斥的态度对待不同声音,而是应该仔细思考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好、不足,不断地完善自己,做到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敢说话,让困难群众把话说,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成为群众信赖的“主心骨”,让群众愿意与党员干部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0日 11:31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