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一颗真心为人民

吉林省农安县人民法院 徐宁宁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2014年1月,我有幸走进了农安法院,成为立案庭的一名窗口工作人员。短短四个月的工作与学习,让我感受到领导们的关心爱护,同事们的热情帮助,也更深刻地体会到司法工作者肩负的责任与挑战。在法院工作中,立案窗口是所有审判工作的开始,也是直接接触人民群众的第一线岗位。德国法学家拉德布鲁赫在其著作《法学导论》中写道:法律借助于法官而降临尘世。在当事人眼里,法官就是他们与法律最直接的沟通桥梁,在他们眼中,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了整个法院乃至整个中国的法治形象。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促使我思考,怎样才能无愧于胸前的红色法徽,怎样才能实现我的理想,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法官?

法院的工作,并不像外界一贯想象的那样高端肃穆。更多的时候,与法官们相伴的不是显赫尊荣,而是厚重的案卷和沉重的压力,事无巨细,常常要耗尽心血、亲力亲为。法院之中,常见各位同事步履匆匆,脚下却始终沉稳而坚定。正是他们的坚守保证了法院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他们的工作态度也让我受益良多。

我所在的立案窗口,虽然并不能直接见到控辩双方的激烈交锋,有时工作显得重复甚至机械。但这里是当事人接触法院的第一步,我深知我的态度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当事人对法院的第一印象,从而影响法院的整体形象。每一天,我要接触形形色色的当事人,他们之中有的文化水平不高,对法律不是十分了解,他们一方面希望法院为自己主持公道,另一方面又因为自己和法律之间的隔膜感到迷茫。当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他们做出解答,让他们了解整个立案和审判流程,看着他们眼中流露出的信任和期盼,我为自己这颗小小的螺丝钉能发挥出自己的能量而倍感欣慰。有的当事人性格比较急躁,感觉立案流程过于繁复,甚至觉得是对他们的刁难。这时,我以更加耐心热情地服务,对每一个当事人都真诚以待,努力做到周到细致、不急不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抹去他们心中的犹疑,坚定当事人对农安法院的信心,让他们相信在这里一定能找到公平和正义。

每个走进法院的当事人,都希望在这里通过法律的天平定分止争。而一名合格的司法工作者,就是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司法权来自人民、属于人民、服务人民、受人民监督,是人民法院人民性的具体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本质特征。对人民群众的意见常怀敬畏,时刻以人民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自身的标尺,只有通过这枚尺子的检验,我们才能自豪地说:作为司法工作者,我们无愧于本心,无愧于审判事业,无愧于国家和人民。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崇高的事业源自平凡的努力。法院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每一名司法工作者都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不仅需要深谙法律条文,还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在日常的工作中,同事们扎实的业务能力也时刻提醒着我不断学习提高,既要从书本中学习理论知识,也要向前辈们学习实践经验,以便日后在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我希望能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法官,将这样一颗满怀执着、上进、敬畏与感恩的真心奉献给人民群众,奉献给无尽的法律事业!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2日 11:37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