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湖南桃源:创新“四小”举措 做实群众工作

湖南省桃源县委组织部 陈志军、王波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湖南省桃源县观音寺镇党委在践行群众路线过程中,积极创新“四小”举措,做实群众工作“大课题”,使一个全县负债最大、条件最差、社情民意最复杂的乡镇,蜕变成项项领先、名符其实的美丽乡镇。

构建组织“小网络”,夯实服务“大平台”。镇党委以构建服务平台为重点,着力打造无缝隙、全覆盖的组织网络,妥善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一是建好群众工作站。镇党委在镇政府大门处设立群众工作站,每天安排一名班子成员带班坐班和站所负责人轮流值班,带班领导和工作人员全部挂牌上岗,各项制度和服务内容全部上墙,让办事群众一目了然。群众到镇上办事找人,首问谁谁就要负责到底,并按照“道一声问候、递一杯热茶、让一个座位、给一个答复、说一声慢走”的“五个一”标准服务办事群众。镇党委还将工作站职能下移到村组,对村民诉求,由村民小组长、村干部、联村干部上门进行解决,努力实现群众诉求解决不出村组。工作站成立以来,先后接待群众2100多人次,上门服务群众2800多次,解决问题1700多个。二是设立服务党小组。各党支部根据本村党员居住地和特长,将党员分配到若干个党小组,注重从退职村干、退休老干、回乡青年、知名人士中挑选党小组长,由党小组长组织党员开展服务群众活动。目前各支部已建立135个服务型党小组,有 859名党员,辐射全镇6000多个农户。三是完善农村小协会。镇党委制定《群众协会组织指导意见》,引导各村自主组建文明风尚倡导协会、公益事业促进协会、产业培育促进协会等群众性的小协会组织100多个,广泛吸纳农村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以及致富能手、道德模范等对象。在修建万阳山村笋子溪至西湾村级公路时,村公益事业促进协会积极筹集资金,协调矛盾,组织群众出义务工,搞好公路养护,为镇党委减轻了许多协调负担。

规范干部“小细节”,推动作风“大转变”。注重从干部日常工作、生活的小细节抓起,坚持用制度规范干部行为,树立良好形象,贴近服务群众。一是严格下村制度。干部下村必须做到“五个一律”,即出行一律步行、搭班车或骑单车,严禁租车;衣着一律朴素,严禁西装革履、奇装异服进村,男同志不准穿背心拖鞋,女同志不准穿吊带衣和超短裤,尽量与当地群众在衣着装扮上保持一致;用餐一律不提前打招呼,不搞特殊化,餐后每人交给农户5—10元伙食费;住宿一律在农家,要求机关、站所干部每月都在农户家中住宿4晚以上,并自带日常生活用品;干部回镇一律不得收受老百姓“土特产”。由于管好了干部下村的小细节,群众对干部的评价有了明显改观。二是建立上户制度。镇党委要求干部下村时,每次走访不得少于10个农户,收集村情民意。今年结合市委“记好民情账、绘好村情图”工作,镇党委组织机关、站所干部职工走遍全镇200多个村组、7000多个农户,每名干部在边记好民情小账本的同时,还亲手绘出了涵盖“组织网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困难群众、矛盾隐患、服务群众”等六大版块内容的村情图。同时,回收意见2000多条,整理形成“信访户的最尖锐问题、产业户的最需要问题、打工者的最牵挂问题、困难户的最难解问题、代表委员的最关注问题、学生家长的最关心问题”等“六最”问题台账和“观音寺发展十个金点子”。三是推行帮联制度。结合县委作风建设“百千万”工程,建立干部帮联群众制度,要求所有镇村干部帮联1至5个农户。今年来,122名镇村干部职工帮联群众740人次,送去慰问资金6。4万元,解决实际问题197个。镇党委书记唐述林联系羊楼坪村的5个帮联户,每月至少上户1次,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营造民风“小环境”,活跃百姓“大讲堂”。狠抓对群众的宣传引导,树立良好社会风尚,汇聚农村正能量。一是宣讲身边小故事。镇党委组建了5支由班子成员带队、机关站所及村组干部参与的宣讲小分队,每个季度一个主题,到村到户宣讲身边典型,做到用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宣讲小分队先后邀请原长潭坪村支部书记何东生讲述原镇干部卢岳云忠于职守、全力维护党委政府的故事;退休职工李国良讲述原燕家坪乡党委书记刘宗耀勤政为民、务实廉洁的故事;原龙潭镇党委书记何三友讲述杜家坊村党支部书记邹言龙坚守本色、一心为民的故事。二是树立先进小典型。开展“10个十佳”(即“十佳”离职老干部、创业标兵、弘扬正气模范、道德模范、新村建设功臣、好儿媳、好公婆、新型农民、优秀党员、清洁文明户)评选活动,评选对象全部由村民投票评定,并接受镇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监督员的监督。评选出的100名先进典型,镇党委、政府还通过开大会、挂红花、授证书、给奖励等形式予以隆重表彰,营造追赶模范先进的浓厚氛围。三是支持民间小活动。镇政府每年挤出10万元资金,用于举办元旦农民运动会、国庆农民艺术节、春秋两季农民文艺汇演和电影进村等活动,引导群众踊跃参与健康向上的乡土文化活动。目前,全镇现已组建农民腰鼓队、秧歌队、军乐队、文艺表演艺术队等各类民间文艺团体130多个,《十唱党的政策好》、《和谐歌》等30多个原创乡土小节目不仅在各类汇演比赛活动中广受欢迎,还被周边村组群众请上门表演。

用活办事“小诀窍”,推动民生大改善。围绕全镇“山水观音、生态家园”的发展定位,镇党委摸索了一套为民办事的“小诀窍”。一是兴办实事“三途径”。在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投资的基础上,镇党委通过企业投资、私投公助、私人捐助等三个途径为民办事,先后引资1。2亿元,兴办实事项目79个。如引进生态渔业养殖公司,综合开发会人溪冷水鱼,目前已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加强基础工程建设,改善了村民出行等难题。鼓励野猪溪村造林大户敬平投入30多万元修通了进山公路,镇党委补贴公路修建款12万元。二是确立项目“三原则”。坚持“惠及面最广、影响最长远、当下最急迫”的项目实施三原则,让群众自己作主选择上哪些项目,既注重集中财力办大事,又量力而行搞建设,既抓大的民生项目,又确定了“小水井、小渠道、小堰塘、小码头、小机埠、宜居小区”等优先实施的“六小”民生项目。如在修建羊楼坪大坝时,还配套修建了方便群众洗衣的小码头,得到群众交口称赞。三是发动群众“三方法”。坚持群众自愿参与投劳、适当募捐、原则上不谈品补的三方法,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公益事业积极性,减少了工作阻力,发挥了资金的最大效益,推动了全镇公益事业发展。燕家坪村在修建滚水坝时,全村群众主动投义务工780个,工地没电时,群众自发用100多把手电筒为工程施工照明,确保了工程如期顺利完工。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4日 11:0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