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新时期做好农村基层群众工作的思考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委组织部 文国军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时代发展、改革深化、社会转型使基层干部面临新的工作环境,中央的严格要求与群众的新期盼,使基层干部承受更大的责任压力。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人在基层,心系百姓?怎么才能真正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笔者认为:基层干部自身要转观念、强能力,体制机制上要给他们减负担、硬约束。

一、认清形势是前提 群众工作越难做

改革开放的前十五年是普惠期,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转轨,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导致农村各种利益矛盾更加突显。如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闯荡了江湖,开阔了视野,对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基层干部的引领能力要求更高;部分群众错失发展机遇,养成“仇官仇富”畸形心态等。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外部世界发生的一些事件很容易传到国内,国内的一些负面情绪也很容易传播开来。加之在自媒体盛行的今天,党员干部的行为稍有闪失,就会被网络放大,党员干部的公信力就会受到极大的质疑。农村有句俗语形容得好:“有吃有喝不靠你,有了问题就找你,解决不好就骂你”。

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由生存倒逼转变为社会倒逼),也是利益调整的复杂期,各级领导干部既要重视也要正视社会矛盾多发现象,恰如小平同志当年所说,“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些社会问题是人民内部的利益诉求。因此我们要做好群众工作,一方面不能被矛盾吓倒,不能灰心丧气;另一方面也要正视问题,尽量用利益协商、民主沟通的办法来依法合理解决。

二、研判对象是基础 利益诉求越多元

农村基层群众工作的主要对象已经发生了改变,一是因为代际的变化,打江山的“红一代”逐渐入土为安了,伴随改革开放成长的普通群众更注重物质利益了。二是实行对外开放以后,群众的价值观念更多元,群众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监督意识也比过去大大提高了。加之新世纪以来,社会群体的纵向流动性降低,底层社会群体的生存发展空间被压缩,出现了阶层固化(富二代、官二代等)的趋势。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虽然比父辈进城打工时收入增加了十几倍,但是社会地位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他们仅仅是跨地域的横向流动,没有改变身处社会底层的群体身份,变成了社会上的“失意群体”,是群众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矛盾多是吃穿问题,但新时期多数是公平正义问题。马克思曾经讲过,都住茅草棚的时候大家没有问题,突然茅草棚旁边立了一个高楼大厦,人们的心态马上就失衡了。这就是为什么“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吃饱了穿暖了还不满足的主要原因。现阶段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群众工作就要引导好先富个人带后富群众共奔小康路。规范当地“土豪乡绅”的致富行为,杜绝为富不仁现象,尽力让农村基层群众“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三、内强素质是关键 工作能力速提升

群众工作难做,确实和干部队伍自身存在问题有很大关系:一是部分干部自身形象不佳,缺乏人格魅力。二是一些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足。工作方式简单粗暴,遇到矛盾问题要么回避,要么一刀切、一锅煮。当前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是让党员干部在纠正“四风”过程中,思想上真正受到触动,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权力观、政绩观,拉近同群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增进与群众之间的真实感情。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要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做好群众工作既要动感情,更要长本领。首先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吃透民情,跟群众真正打成一片,形成鱼水关系。农村基层干部要了解群众的需求是什么,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其次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农村基层干部必须做到“三问于民”,谋划发展思路向群众问计,改进发展措施向群众请教,衡量发展成效由群众评判。正如毛泽东所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做群众工作,就得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跟他们交心,就得讲老百姓认同的理,办好他们需要的事。二要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农村基层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帮助每个村小组建设垃圾池,改变农村那种“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脏乱差状况,为基层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村民修筑乡村公路,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对富余劳力进行培训,帮助农民提高技能实现就业;帮助农民在农业生产上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技术、资金和销售上给予支持帮助,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等,通过为群众点滴细微处的帮助从而拉近群众的距离,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四、狠抓落实是保障 长效机制要健全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调节社会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农村基层落实仍不够完美。抓落实,是一切工作的归宿。习近平强调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只有具备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才能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比如农村“五保”“低保”及“医疗救助”等惠民制度落实不到位。这些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少数基层干部认为农村山高皇帝远,自己说了算。这样就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基层干部的威信,导致基层的干群关系紧张,或如油水关系(干部浮在表面)甚至恶化成了水火不能相融关系或“水煮鱼”的关系。

解决基层的社会问题,我们不能只盯着基层,搞好顶层设计十分重要。从大局出发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的长效制度和问责机制。比如用好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健全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的诉求表达机制及基层干部不作为的问责机制等等,促使农村基层干部变压力为动力,从而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把做好群众工作纳入制度化、长效化、甚至是法治化(责任追究)的轨道,这样基层干部就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最大限度地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9日 14:10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千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