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重庆秀山:“三个强化”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梅江镇人民政府 姚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重庆市秀山县梅江镇切实加强服务队伍、服务平台、服务机制三大建设,破除政策“走在路上”、服务“停在嘴上”、实惠“落不到身上”的突出问题,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是切实加强服务队伍建设,着力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该镇始终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服务队伍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有“人跑”的问题。一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全镇扎实开展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整治活动,配齐基层党组织班子,健全机构,加强教育,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观念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二是强化驻村工作队伍建设。乡镇机关精心挑选18名农村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干部和12名大学生村官,年进驻全镇18个村(居),并印发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干部作用的通知,驻村干部纷纷走进村组,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摸实情、征民意,在农村工作第一线促发展、惠民生。

二是切实加强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该镇着力强化镇和村(居)二级服务平台,解决“最后一公里”有“路跑”的问题。一是打造集中服务平台。镇政府各服务单位进驻镇便民服务中心,开设服务窗口,按照“方便、快捷、高效”的原则,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捷式服务。二是打造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在全镇18个村(居)建立便民服务站“点”,改变以往的服务方式,为申办人提供定点、定时、定人服务,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最大限度地提供便捷服务。三是推行镇级“4+1”村级“3+2”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建设。在全镇18个村(居)探索建立一个群众工作室、一个农村文化服务室、一个农村经济服务室、一个村级卫生服务室和一个民事代办窗口的“4+1”村级社会管理服务模式,把惠民利民体现在服务上,村两委干部24小时轮流“坐班”受理群众反映的各种事项,认真记录群众反映的各种意见建议,让广大群众在家门便能享受到“一条龙服务”式的优质服务。据了解,今年来1-7月,全镇村务集中办公点累计开展便民服务90场次,接待群众8000余人次。

三是切实加强服务机制建设,打通惠及群众“最后一公里”。该镇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解决“最后一公里”能落地的问题。建立镇领导联系一个村(居)、指导一个企业、蹲点一个村民小组“三个一”工作制度,规定镇领导每年到村(居)调研时间不少于12次,到联系企业指导不少于6次,到村民小组蹲点不少于6次;建立中层干部帮扶一个村(居)、联系一个企业、结对一户贫困户的“三个一”工作制度,帮助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建立驻村干部帮助结对帮扶村(居)制定一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帮助困难群众拟定一套脱贫致富方案的“二个一”工作制,规定驻村干部一个月驻村不少于20天、走访困难党员和群众不少于10次、与群众交心谈心不少于5次。并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考核机制、群众满意度评议制度,促进党员干部把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落到自觉行动上。据了解,今年1-7月,全镇干部组织召开各种群众院坝会110场次,筹集资金400余万元,为群众兴办好事实事1100余件,受到广大群众好评。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04日 15:42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千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