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接地气 真为民

辽宁省瓦房店市教育局 张崇旭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小时候,一放暑假,爸妈总愿意把我们姐弟几个送到农村的奶奶家,一是舒缓一下紧张的学习压力,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让我们到农村接接地气,我们几个像飞出笼子的小鸟,蹦蹦跳跳一头扎进农村的田野里,好不快活。

等到我的儿子蹒跚学步时,我竟然发现孩子走路总是踉踉跄跄,原来是家里瓷砖惹的祸,儿子怕摔倒,必须小心翼翼。奶奶急了,拉起孩子送到楼下泥地上,几天不到的功夫,孩子竟然小步流星、快步如飞......我和老婆明白了,孩子接上地气了。

“接地气”就是指“接土地之气”。到了今天,“接地气”赋予了新的时代寓意。“接地气”中的“地”,指的是老百姓,“接地气”就是贴近老百姓真实生活的实际,反映老百姓真实的生活情感,所以,莫言的小说获奖了,颁奖词的第一句话就是:他的文字从土地中来,到土地中去,在中国,他是接上地气的优秀作家代表。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就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精髓和主旨。党员干部“接地气”,就是要深入基层,广泛接触群众,了解群众的苦与乐、群众的意愿和需求,所以说“一深入就具体”、“再深入更具体”。

欣闻市委书记巩其庄自己带头,并要求全市党员干部带头补“钙”、接地气、守底线、绷紧弦、转作风。乡镇的田间地头、街道社区、工业园区和学校机关都留下接地气、真为民的足迹。领导干部的身体力行,从严上要求,向实处着力,决心以优秀的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接地气的目的就是真为民,真正做到愿接地气、敢接地气、会接地气,真心为民、诚心为民、热心为民。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践行群众路线工作法,就要把脚跟牢牢地站在大地上,踏在泥土中,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走基层、转作风、接地气,做到倾听民情在一线、倾情服务在一线、倾力发展在一线。

“接地气,真为民”,首要问题就是要转变观念和工作作风。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群众对党员干部作风能力的评价,看的就是能不能掌握实情、真抓实干,能不能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党员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要永远铭记自己是群众的一分子,要常常警醒自己“我是谁,为了谁”。群众的要求是简单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能把我们放在心上。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识得到了提高,能力得到了提升,思想得到洗礼,情感得到了升华,最终也就接上地气了,真心为民了。

“接地气,真为民”,还要聆听群众最真实的声音,满足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工作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历史遗留或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接地气,深入群众,了解实情,查找问题和困难的根源;真为民就是要努力寻求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方法,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只有深入群众接地气,我们才能充分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一切为了群众”就能找准切入点;只有深入群众接地气,才能切实改进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一切依靠群众”就能真正落到实处;只有深入群众接地气,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群众工作能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能抓住重心、有的放矢;只有深入群众接地气,才能真正了解民意、民情,实现真为民。

接地气就要与群众心贴心,真为民必须工作实打实。通过接地气这种工作方法,达到真为民的最终目的。所以要求我们心思要用在干事业上,功夫要下在察民情上,从实处着眼,以实干考量,用实绩说话,在全心全意为民谋福祉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人民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中感受优良作风,才能在实现“两个率先”、 打造“五个瓦房店”建设进程中,依靠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14日 14:26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