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去官气”、“接地气”才能“聚人气”

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人民政府 秦天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今年年初,四川省彭山县下发了一个《彭山县党员干部“去官气”具体要求》的文件。据报道,该《要求》历经多次讨论,几番修改,最终浓缩为十条,其中最能表现“官气”的“不准在出行中让他人提公文包、端茶杯、开关车门”等司空见惯的“官场秀”被列入其中。

“去官气”。社会上普遍的现象是一些干部的官僚气息太浓,不仅严重脱离人民群众,而且还时刻以自我为中心;不是以人民群众为本,而是以自己的官位为本。人民群众最为厌恶的是高高在上的“衙门作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主义。官气重,其根源就是干部心中丧失了群众观念,没有把群众路线走好。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为人民群众服务就应该放下“架子”,去掉“官威”,与人民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真诚相待,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

“接地气”。干部去了“官气”,还应该“接地气”。如果去了“官气”,却不“接地气”,“去官气”就不彻底,也失去了最根本的意义。常言道:“我自乡间来,应知乡间苦”。深入村庄,到村民家中,到田间地头,与群众唠家常,交流感情,增进了解,多帮助群众做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在与群众的接触中,去掉身上的“官气”,沾染带有泥土气息的“地气”。干部只有将“接地气”变为一种渴求,才会内化为长期的自觉行动。“干部脚粘土,群众心不堵”,不仅是知“地气”,接“地气”,更是染“地气”,真正诠释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为民理念。

“聚人气”。民意始终要从群众中来,最后还要回到群众中去。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群众的实意,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问题,群众的问题解决了,看到了好处,得到了实惠,才会更加拥护我们,这样就能聚集更多的人气,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工作能否接地气,直接决定着干部在群众心目中能否有旺的人气。接了地气,聚了人气,才可能被群众理解和接受。如果总和群众之间隔着一道墙,群众看不到墙里边,干部不知道墙外边,互相不了解,就会产生误解,那么做工作就不会得到群众的认同。只有工作接地气,才能事业聚人气、群众顺心气、发展有生气。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国热火荼地开展,党员干部就应去掉“官气”,放下“官威”和“架子”,到群众中去,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切实帮助群众解决身边的困难,只有这样才是一名“接地气”“聚人气”的好公仆,才是合格的党员干部,也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18日 15:03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千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