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督导工作不妨多些“微服私访”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 张春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刘云山同志指出:教育实践活动是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督导工作要及时发现和推动解决倾向性、苗头性、潜在性问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

然而,个别督导组在开展督导工作时,提前下通知、打电话,要求督导单位事先“做好准备”。如此督导,督导组走的只能是事先安排妥当的路线,眼睛看到的只能是精心彩排过的场面,耳朵听到的只能是字斟句酌过的汇报,不仅了解不到活动单位是否动真格、出实招开展活动,看不到街头巷尾的社情民情,听不到田间山角群众的疾苦呼声,被虚假、失真的表面现象迷惑,据此做出错误判断,得出错误结论。更可怕的是,这种形式主义的督导,会让活动单位把活动看成“一阵风”,督导时紧张“3分钟”,督导后一身轻松,“四风”问题、“庸懒散软慢奢”顽疾、“顺着走、跟着走、看着走”现象依旧。如此,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那么,开展督导工作,怎样才能看到活动开展真实情况、听到“真话”、摸清“实情”、看清“后院”和“角落”,让活动真正惠及百姓呢?笔者认为:督导工作不妨多些“微服私访”。

督导工作“微服私访”,督导领导就要不打招呼,不带陪同人员,不定路线,“悄悄”地来,“悄悄”地走。或突袭检查领导干部是否示范带头开展活动,规定动作是否严肃到位,痕迹资料是否规范完善,各种问题是否真刀真枪整改,成效是否看得见摸得着。或深入街头巷尾,说群众话,吃群众碗里饭,思群众心里盼,家长里短聊得来,大事小事谈得拢,难题难事解得开,不让群众产生距离感。或“走走田坎”、“翻翻山路”,带着“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农增收”的目的,和老百姓话家常,出思路,谋发展,察政策得失、体民生疾苦,身体力行为民解忧,切实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督导工作要通过“微服私访”,擦亮“火眼金睛”,用好“尚方宝剑”,做到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督办不插手,唱戏不拆台。通过严督实导,切实发现开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敢于“唱黑脸”,勇于当“包公”,对那些与中央要求不符、工作不力的,该提醒的提醒,该指出的指出,该纠正的纠正,严肃做到思想认识不到位的不放过,查摆问题不聚焦的不放过,自我剖析不深刻的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彻底的不放过,群众不满意的不放过。特别是要把群众反映强烈、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为重点,与当地领导干部共同分析原因、研究解决办法,使督导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助推发展、惠及民生的过程。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督导工作“微服私访”,能让假象无处藏身,这会导致参学单位露点丑相、丢些面子,但能激发领导干部知耻后勇,变压力为动力,扎实整改“四风”问题,心贴心、零距离服务群众,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01日 11:36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燕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