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制度建设要练好“站功”和“走功”

湖北省咸丰县档案局 宋健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各部门都订立了洋洋洒洒、似乎完美无缺的制度。这些制度能否执行,行之是否有效,关键是让制度练好“站功”和“走功”两种功夫,让制度始终保持强健的“体格”,防范制度“亚健康”,杜绝制度“带病上岗”,为固化教育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让制度勤习“站功”,增强把持力,切实把住关口,时刻对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进行“安检”、“门检”,对违规违纪违法现象亮红灯、鸣警铃,使这些党员干部不敢、不能、不想跨红线、踩底线。值得担心的是,制度究竟是人制定的,也是人操控的,某些制度虽然堂而皇之地“站”在那里,煞是“显赫威武”,实际上是个摆设,是个木偶,成了稻草人。比如,大到党章、八项规定,小到名言警句,具体到单位各项管理制度等,样样上墙,个个醒目,但是作风依旧,腐败依旧,老虎苍蝇沆瀣一气,换着花样侵蚀党的肌体和国家财产,玷污公权力,这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说一套做一套的,仅仅是股小浊流,在反腐倡廉大潮的强力推动下,迟早会“死”在沙滩上。

“走功”,就是走下神坛,走出文件柜,主动到公众面前“亮相”,让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特别是一线的服务部门,直接面对群众的基层单位,自觉把制度端出来,把从政主体、客体的权利义务和办事人员的职责晾晒在阳光下,让群众明白办事程序、办事规则和要领,使群众有备而来,少走弯路,减少他们因走弯路而产生的怨气。少数地方,巴掌大个城镇,办一个生育证、转一个户口、办理一个社保,多数群众不清楚办理程序、不知道要准备哪些资料,往往在家里、村委会或居委会、计生、公安、社保等相关部门辗转多次,少则半天、一天,多则数日,浪费了时间精力,增加了群众的额外负担,就是事情办成了,群众也是一肚子怒气、怨气,甚至引发恶性事件。不了解情况的群众,还以为有潜规则,要托关系,要走后门,严重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让制度“走出去”,坚持“户外活动”,亲近群众,紧接地气,消除神秘性,增强平民性,给群众以亲切感和安全感,能有效减少“马路消息”的误导和“主仆”之间的误会,增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练好制度的“站功”与“走功”的另一面,是处理好这一“动”一“静”的相互关系。静是相对的,就是要保持制度的相对稳定性;不断“运动”是绝对的,就是要让制度因时因地因势制宜。世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和一劳永逸的制度,照抄照搬的制度势必画虎不成反类犬,一成不变的制度必然僵化并失去作用,甚至成为行政的桎梏。因此,根据党风廉政建设总的要求和原则,结合单位和行业实际,制定针对强、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才能真正发挥管人管事的作用;同时,根据制度执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短板,根据群众合理化建议以及情势的变化,适时补充营养,随时查漏补缺。因此,建章立制永远在路上,制度“练功健身”永远在路上,只有中点,没有终点;让制度“站”起来,“动”起来,“走”出去,时刻感受环境的变化,不断吸收新鲜空气,保持新陈代谢,是制度创新、永葆活力的必要途径。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5日 15:37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千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