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寓教于乐接地气 群众路线入民心

重庆市潼南县古溪镇组织办 杨银萍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各地纷纷建章立制,狠抓整改,可“群众路线”的深刻含义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广大人民群众由于文化程度和思想境界的高低,对“群众路线”的概念和规章制度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有的甚至存在偏差,严重阻碍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进行。要解决理解上的偏差,还须寓教于乐,用群众感兴趣的方式来阐述深奥的道理,破除“死板”,让群众路线从理论和实践都能深入人心。

寓教于乐是教育活动的最高境界,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指的是通过艺术和美的形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要将群众路线寓教于乐,还需根据群众的接受水平和接受习惯,通过接地气的群众语言,将大道理“消化”成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通俗化,增强凝聚力,深入人心。寓教于乐应注意:

一、投其所好,创新活动载体。要抓住群众的“兴奋点”,首先要找准“兴趣点”,创新形式和载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诗词歌赋、民族戏剧、民族音乐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些活动载体在基层拥有良好的“群众缘”。因此,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寓教于乐,可以融入传统文化,通过文艺演出、竞赛、电影、游览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来展现生硬的道理,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潜移默化的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

二、实事求是,结合当地实际。由于地区文化和民风习俗的差异,寓教于乐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记不能“一刀切”“一把抓”,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接受习惯接受水平,真正联系群众,用接地气的方式来传递正能量,营造出健康向上、团结奋进的氛围。

三、紧扣主题,保证活动实效。寓教于乐不能仅仅流于形式,为了开展而开展,而是要契合群众路线的主题,把活动的最终落脚点放在群众路线上,让群众在身心愉悦的同时,将群众路线渗透到群众心中,使群众思想得以传递,群众观念得以升华。其次,寓教于乐的活动内容和传递思想一定要是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专注于弘扬社会正能量。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寓教于乐的目的就是要改变传统教育习惯,融入生活和艺术元素,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让群众路线成为一块“磁盘”,拥有强劲的吸引力,实现全民参与,深入人心。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8日 11:20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千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