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关于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荷泉街道办事处 罗兰英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新时期,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如何继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每名党员干部面临的重要任务和重大课题。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群众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人心背向、事业成败和政权存亡。针对新时期群众的新要求、新特点以及个别干部感到群众工作“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现象,我们务必转变观念、深化认识、创新思路。

一、靠了解实情察民意。勤于深入群众,体察群众的安危冷暖,汲取群众的实践经验,解决群众的困难问题,是密切联系群众,增进群众感情的有效办法,是得到群众信任和支持的重要保障。每名党员干部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自己当做普通群众一分子,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这样才能时时刻刻知道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在开展具体工作中才能够有的放矢,赢得主动。深入开展“驻村入户”等访民工作,进乡村入社区,上田间下地头,访村干部、低保户、受灾户、致富户、乡土人才、老党员、老退伍军人、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放下架子与群众一起拉家常,聊生产、话发展,直接倾听群众呼声,虚心征求群众意见,做到知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知基层组织所急所忧所困,知社会矛盾症结所在,知利民富民发展之策。

二、靠多办实事解民忧。党员干部务必要树立多为群众办实事就是最大政绩的观念,特别注意从解决一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多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让群众感受到新变化、得到新实惠,这样才能赢得群众信任,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作为民政部门,办实事必须从解决民生入手,逐步建立基本公平和适度普惠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建立优质适需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从制度上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生存条件和福利保障,如积极推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统筹考虑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指数诸因素,适时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步提高城乡低保覆盖范围;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医疗救助、五保供养、流动困难人群救助管理制度,及时缓解困难群众突出性、暂时性困难;在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多的村镇帮扶建设“空巢老人托养中心”和“留守儿托育所”等,让群众从一件件具体实事中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靠群众艺术贴民众。广泛地接触群众,与广大基层群众交朋友、打交道是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前提和条件,讲究群众工作的艺术,懂得群众心理、了解群众愿望、熟悉群众语言、掌握沟通技巧,用老百姓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来处理群众问题,是亲近群众、贴近民心的有效手段。首先要善于疏导群众情绪,用平和谦恭的心态,真诚热情的态度,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问题讲透,把道理说清,能及时解决的,尽量帮助他们及时解决;条件不成熟、政策不容许的,尽量给老百姓解释清楚。其次要善用群众语言,群众最喜欢的是柴米油盐的真话实话,最厌烦的是夸夸其谈的官话套话。要少一些“官腔”,多一些“民味”,不妨多学点方言,多拉些家常,讲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大白话”、“大实话”,从家长里短说开去,关心和了解群众想说的话,如菜篮子、米袋子、钱袋子,就业上学、看病住房等现实问题。再次要讲究时间地点。要“利民以时”,对群众的困难和诉求,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一张木桌子、两把竹凳子、三句“心里话”,面对面唠嗑交流,彻底改变那种不管大事小事,动不动就开会发文下命令的做法,这样才能找到与群众的共同语言。

四、靠心灵沟通听民声。当前,群众工作的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味沿用以前行政命令、说服教育式的方法已不切合实际,必须变单向管理为心灵沟通,通过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共同的心里想法产生共鸣,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最大限度地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利用网络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是新时期党和群众心灵沟通的桥梁,也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通过政务网站、电子信箱、手机短信、热线电话、工作论坛、信访室等建立“民情民声信访互动平台”,与群众进行看不见的“零距离”交流探讨、释疑解惑,真心的倾听群众平时不愿说、不想说、不敢说的声音,真情的帮助解决群众认为不好办、难以办、办不了的事情,力所能及多为群众提供方便优质服务。要进一步加强对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特别是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管理和利用。

五、靠公平公正聚民心。只有办事过程公开透明,群众心情才会愉快舒畅;只有办事结果公平公正,群众心里才能信服满意;只有群众普遍满意,社会才能和谐稳定。要有群众信服的公正结果,党员干部就要按规章制度办事,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秉公有权,切忌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流于形式和厚此薄彼、优亲厚友。作为民政部门要坚持打造“阳光民政”,推进政务工作公开透明运行,努力做到凡是应公开的政策法规和服务项目、内容、程序,都全面向社会公开;凡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城乡低保、救灾救济、医疗救助等各项社会救助工作结果,都及时向社会公示,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减少群众的顾虑和怀疑,确保公平公正,促进社会救助工作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健康发展,这样我们说话办事才有号召力,才能让群众信服,让群众满意。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5日 13:4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