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开门”应成常态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人大内司委 卢克龙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甘肃临洮县长柴生芳意外辞世,当地成千上万的群众站满道路两旁,自发地为他送葬。许多群众眼含泪水,用“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柴县长一路走好”等自制横幅表达其怀念和不舍之情。一个任职仅一年多的县长,为什么能与群众结下如此深情?个中原因固然很多,而群众进得了他的办公室,向他反映的问题有交待,当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上任伊始,柴生芳就立下规矩,人在办公室,门必须开着。群众来上访,任何人不得阻拦。一位农村大婶因为征地补偿不足,上访多年无果。柴生芳亲自接待、调查核实,然后给这位大婶补足了补偿款,并针对其实际困难为她安排了经济适用房。一年多时间里,他回应群众关切,狠抓了农村饮水安全,改造城区供热系统,整治低保发放不公……他把群众举过头顶,群众自然把他铭记于心。

按说,党员干部是人民的仆人,仆人对主人敞开办公场所的大门天经地义。尤其是县以下各级机构处于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末端,这里的党员干部更需要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从他们的呼声中汲取发展的动力,寻求决策的依据,为他们提供具体直接的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开着门办公,是职责所在,工作所需,更是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然而,应当和必须的,却成了新闻。相当数量的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办公室的门常常是关着的,除了跟班、直接部属、熟人朋友外,普通百姓是进不去的。个别架子大的领导干部,甚至连所在单位的中层干部要进他的办公室,也必须事先电话请示,得到批准后方可。有的领导干部办公室的门虽然开着,但办公区大门有保安值班,隔壁办公室有秘书守着,几道防线,足以把百姓拒之门外。群众的诉求、冤屈在基层解决不了,想找镇长、局长、县长讨个说法,却累累碰壁,于是,信访专业户、越级上访、群体上访甚至群体性事件随之“炼”成。

也许有人会说,领导干部要谋思路、抓大事,坐在办公室接待群众那是越俎代庖,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此言差矣!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群众诉求、听取群众意见,是党员干部一切工作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履行职责的重要环节。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更何况群众找到上级领导门上反映问题,说明矛盾已经开始激化。拒百姓于门外,不仅会进一步伤群众的心,还会危及社会稳定,如此大事怎么成了“芝麻”小事?

再说,群众遇到难事,受了委屈,在基层能解决,自然不会舍近求远,更不要说忍受长途奔波之苦到更高的机关去上访。问题是,一些基层干部漠视群众疾苦,对群众的合理诉求推三阻四、对群众的各种困难置若罔闻,甚至玩弄权力盘剥群众。出于无奈,群众才去找你镇长、局长、县长。基层干部如此不作为、乱作为,显然是你们这些带“长”的领导平时治吏不力。由此导致的后果和责任,你们当然应当负责和承担。因此,当群众找到你门上时,不仅应当认真接待,耐心倾听,而且必须亲自调查情况,直接解决问题。因为假如你把群众向你反映的问题批转下去,下面的那些人还会按照原来的方式去搪塞群众,引发更大的干群矛盾。在亲自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要找出根源,查明责任人,在严格追究其责任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防止类似的问题再现。一旦工作做到这种程度,即使你办公室的门24小时开着,也不会有多少群众来烦你的神。因为,群众也有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开着门办公,还是接受监督、勤政廉政的倒逼手段。在办公室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无论是部下,还是来访群众,都一目了然。如果谁想利用公权力和公共资源为个人或小团体办点什么事,就得当心门外的耳朵和眼睛。如果有人想对你私下表示点“意思”,在众人耳目面前自然也会感到不方便。在为官不易的宏观背景下,这也是党员干部的一种自我保护。

如此必要又如此利多之事,广大党员干部何乐而不为!尤其是在党中央大力反“四风”转作风的情况下,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整改“四风”问题的实践中,开门,更应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办公履职的常态。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08日 13:56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袁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