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让“偶遇领导”不再成为“亲民秀”

重庆市潼南县上和镇人民政府 陈若男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段时间,“偶遇领导”的新闻报道频频出现:偶遇领导当志愿者捡垃圾,偶遇领导等公交车、乘地铁。虽然不排除“偶遇”的真实性,但是这种频繁出现的热点事件,不仅没有为这些领导干部赢得体察民情、低调务实的好名声,反而让人怀疑他们的沽名钓誉之心。司马迁留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千古名言。名是一个人“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的必要条件,然而,名利却是一把双刃剑,作为领导干部,如果过于沉溺于追逐名利,有可能会误入歧途,误国殃民。如何让“偶遇领导”不再成为“亲民秀”,笔者认为需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感化教育,保持淡泊名利的心态。

  习近平同志曾说过,“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这是各级领导干部如何正确对待事业、权利和个人名利的鲜明标准。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以此来要求自己,上级领导更要做好带头表率作用,多找下级谈心,尽量了解下级的心理状态,对于不能理性对待名利的同志,进行感化教育。特别是要发挥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要多挖掘身边的好干部,好榜样,除了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焦裕禄精神和雷锋精神之外,引导党员干部向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努力向他们看齐,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为民情怀、时刻保持平常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

  二是完善机制,建全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

  对于频繁出现的“偶遇领导”的新闻,其实质是一种变相的形式主义,这些 “被偶遇”的领导无非是想借此宣扬自己低调务实的作风,好在人民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得到上级的赏识,获得职位的升迁。导致这些领导干部有此想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上级对下级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在考核的时候,上级看到的只是是一些形象工程,而没有看到下级领导干部是否是科学合理的去做业绩,是否做的是一些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所以在建立绩效考核机制的时候应该做到多层次、多角度、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特别是通过完善公众评判机制,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参数。

  三是多方监督,正确发挥媒体的作用。

  对于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利益受到损害最大的是群众,因此,群众最有发言权,但是人民群众的监督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媒体正确地发挥其监督作用、承担起其应有的社会责任。新闻媒体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政策法制意识、大局意识等都高于普通群众,所以他们更容易发现问题,尤其是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新闻媒体发现了问题、首先做的不应该是去刻意炒作、吸引眼球、博取关注,而是去发现问题、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做到如实报道,而不是沦为“形式主义”的宣传工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起到警示党政部门和全体党员干部的作用,也有利于纪检监察和司法部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偶遇领导”不再成为新闻媒体的炒作话题。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09日 15:23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梁秀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