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下基层不能仅着眼于完成“规定动作”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群众路线活动办 熊晖、刘琳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当前,在群众的热切期盼和中央的大力倡导下,各级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给基层带去了很多发展机遇,为群众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但是,有些党员干部下基层不是出于真心实意,而只是应付完成交办的几项“规定动作”就“打道回府”,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直奔基层联系点、进行走马观花式的调研等都直接伤害了基层群众的感情。试问,基层情况千变万化,基层群众困难问题与利益诉求各不相同,仅仅着眼于做好几个“规定动作”,仅仅局限于干好“分内之事”又怎能真正做到与基层零距离、与群众零隔阂?又怎能熟知群众的点点滴滴、真切感知群众的酸甜苦辣?又怎能不断填补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空白点、确保下基层活动全覆盖、出实效?

  乐下基层,自觉融入基层,关注群众衣食住行。“乐”是一份情感,彰显了一种积极的、奋进的、斗志昂扬的姿态。只有将下基层看成一种乐事儿,才能体现党员干部的真心、诚心与决心。基层蕴含着党员干部成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是干部成长的沃土。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下到生活深处当中,从思想上将自己看成一名基层人,乐于在基层干事创业,扒开基层的“里子”,真心实意、力所能及、身心俱下地帮助群众解决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实际困难,把工作做到群众急需处、做到群众心坎上、做到群众满意止,才能深入了解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充分吸纳基层养分、汲取群众的智慧与力量。

  勤下基层,密切联系基层,倾听群众困难诉求。习总书记曾说,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因此,党员干部要谨记教训与教诲,心中常驻基层、视线常停基层、脚印常留基层。一次两次下到基层并不难,难的是长时间待在基层、身心深入基层。有些党员干部对基层情况不了解,却有模有样地照本宣科指导工作,不仅败坏了自身形象与威信,而且损害了群众切身利益,耽误了基层发展契机。党员干部要以走亲戚甚至是回家的心态自然而频繁地下基层,杜绝浅尝辄止、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作秀”,情系群众、接触群众、了解群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能力为基层服务、为群众解难,把群众最想、最急、最愁的事做好、做实、做细,才能被群众接纳、尊重与拥戴。

  真下基层,深入扎根基层,感知群众鱼水深情。基层是一扇折射干部工作热情的窗口,是一面映照干部工作状态的明镜,是一块反映干部工作能力的试金石。党员干部下到基层,一言一行都被群众密切关注,一举一动都在群众眼皮底下,有没有身心俱下、情系基层、扎根基层,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小舞台同样有大作为,平凡中也可见伟大。党员干部下基层要摆脱“官本位”思想束缚,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放低身子、甩开面子、不端架子,把每一次下基层看成是一次学习机会、锻炼机会、提高机会,真正说百姓话、想百姓事、干百姓活,完成下基层“规定动作”的同时创新“自选动作”,根据自己的强项与特长自主性解决难题,拿出实招、新招为基层发展提供新出路,在与群众同吃同住中体会群众疾苦、感知群众需求、建立与群众的鱼水深情。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4日 14:19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梁秀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