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四川合江:“走基层”需在“三个带着走”上下功夫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尧坝镇人民政府 彭亦桓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去年11月以来,按照省委要求,我省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集中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100多万名党员干部用心走基层,用情转作风,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听意见,实打实建台账、解难题,党群干群关系在一次次“走基层”中更加密切。(四川日报)

近段时间,四川省为进一步完善和巩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号召全省各级党员干部集中开展走基层活动。不可否认,开展走基层活动有助于党员干部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倾听民声、服务群众,有助于进一步拉近党群干群关系。但也应清醒看到,在实际走基层活动中,不少干部仍存在放不下架子、走不出实效、不敢啃“硬骨头”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进一步影响走基层活动的开展和群教成果的扩散。笔者以为,为解决好这些问题,确保走基层活动能够深入、常态、有效地开展下去,必须要强调“走基层”的“走”,明确带着什么“走”,怎样去“走”。

带着思考“走”,在转变观念上下功夫。党员干部如何深入基层,做好群众工作,我们需要思考三个问题:做基层工作为了谁,干什么,怎么干。三点思考,归根结底只需做到一点转变,即转变服务意识,由过去的“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以前不少党员干部以“管理者”身份自居,在面对群众切身利益诉求时,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是为民而做而是为己谋利,其结果便是群众的困难、诉求迟迟得不到解决,导致干群关系疏远恶化。自省委开展走基层活动以来,四川省各级党员干部带着思考走基层,切实转变服务意识,不再以“管理者”自居,而是与群众交心、同心,放下身段倾听民声、问计于民,将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作为评价自己工作得失的参考标准。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层面的这种转变,不仅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对接下来更好地开展好走基层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带着问题“走”,在有的放矢上下功夫。走好基层之路,党员干部须带着问题走,做事才会具有针对性,便于更好地集中力量处理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省委在开展走基层活动中,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坚持以群众的呼声为信号,以群众的需求为牵引,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这便是带着问题走基层的重要体现。如凉山地区,各地坚持问题导向,明确信息收集、分类建账、定期议账、限时销账、公开晒账、即时查账六大工作环节,分层分类分级建立立体式台账体系,目前建立民生诉求、困难群众、稳定工作台账13.5万多件,办结12万件,确实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许多突出问题。事实证明,以问题为导向,带着问题走基层,让党员干部能清醒认识问题,找准方向,有的放矢,从而将群众更多的诉求切实落到实处,收到回音。

带着干劲“走”,在走出实效上下功夫。在以往的走基层活动中,党员干部多流走于形式、干劲不足。四川省在本次走基层活动中,一是注重强化领导带头作用,上级领导带领地方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蹲点调研,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二是健全奖惩机制,严明工作纪律。激励及督促各级党员干部在走基层活动中拿出干劲、走出实效。令人欣然的事,在活动中,造就出诸多“泥腿子”干部,他们喊响“跟我走、跟我上、向我看齐”的口号,干劲十足。据统计,我省各级党员干部累计走访群众近847万户、2185.5万人,收集意见建议91.8万条,有力推动了基层工作的落实,全心全意地做到了服务群众。这说明,只要党员干部工作干劲足,基层难题也将会迎刃而解。

当然,如何将走基层活动长期、有效地走下去,除了在“三个带着走”上下功夫外,笔者认为,还需进一步健全“走基层”活动长效机制,使走基层活动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推动干部变“要我走”为“我要走”、“经常走”。如此,党员干部在走基层中才会赢得民心,人民群众才会在走基层中长期得实惠。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8日 17:12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杨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