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让带着问题“走基层”成为新常态

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人民政府 李晓维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作为一名乡镇干部,“走基层”就是要深入村社、接触群众,掌握群众实际情况,体验群众酸甜苦辣,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促和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群众期盼的“走基层”活动何去何从?是束之高阁,还是继续发力?笔者认为,“走基层”活动应该常态化开展,但是,更应该将“走基层”作为干部新常态。

干部“下基层”本是干部的本职工作,是其沾染泥土气息“去官气”、“接地气”的必然过程。然而,现实中,一些干部在下基层过程中,浮光掠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把下基层变成了“吓”基层,而没有真正的“沉在基层”;一些干部进村急如火,来时一溜烟,去时一扬尘,一天下来,会开完、事情交待完、联系点走完,任务就算完成;一些干部走村串户,看似热热闹闹、亲切“接地气”,实则大步快走,进门不入座、入户无寒暄,送了钱物、拍了照片,转身就走;一些干部在党员干部中察民情,征求职工群众意见也是图个表面,凑个条数,只要来齐了参会人数、拍齐了照片即可;而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实事难事却视而不见。

干部下基层一味求“快”,一方面是说明平时机关安排的公务性事情多,日常事务繁杂;另一方面,实质上说明如今的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较为淡薄、为民服务意识不够。有的干部是上级要求什么就做什么,活动安排什么就干什么,没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看法,完全机械式的生搬硬套;有的干部还只满足于“到过”、“进过”、“听过”、“办过”;有的干部是“怕”字当头,“严”字缺失,担当意识不足,害怕群众的难题解决不了,脱不开身,于是就“糊弄”一时,浅尝辄止。干部如此这样的下基层,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祟,如果下基层的步子慢不下来,甚至比不下基层还可怕。干部要“接地气”,必须端正下基层的态度,要时刻提醒自己把步子“慢下来”,要在联系点多停停、多问问;到村民家中多坐坐、多听听,耐心的把他们的难事听完;征求意见时要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听透、听明白,把实事真正落到实处。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要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悉群众之想,解群众之难,和群众打成一片。到群众中去,特别是要到基层一线中去,亲身体验群众的甘苦,真心实意与群众交朋友,虚心向群众学本领,形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合力,增强党群、干群之间的血肉联系。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2日 17:36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杨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