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探索与思考

贵州沿河县群众工作部 吴和欧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人民群众不满意不放弃。广大干部把开展好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有力推手,积极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牢固树立群众工作理念,积极做好“大回访”工作,进农家、听民声、纳民意、解民困,贴近群众、宣传政策、服务群众,深入开展零距离服务活动,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召开座谈会,主动征求意见、主动走访群众,以真心换真情,以公正换满意。

“四个完善”

完善沟通渠道。既要保持传统沟通渠道的畅通,又要不断开拓领导干部与群众沟通的新渠道、新途径。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技术在发展,虽然领导干部与群众的沟通方式变多了,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不到田间地头,就不能了解群众对政策得失的评价;不到百姓的屋檐下,就不能感同身受地体会群众疾苦。因此,必须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基层的良好作风,积极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制度,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对话交谈,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的意愿诉求,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也要顺应新形势下技术发展的特点,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不断开拓沟通联系群众的新渠道、新途径,丰富群众工作的手段与平台。

完善工作方式。针对民智觉醒、民意崛起的新形势和广大群众对领导干部执政水平的新要求、新期待,要着力提高工作的透明度,更多地运用群众路线和民主协商、平等沟通的方式,采取教育、协商、疏导与法律、经济手段并用的方式,耐心地向群众解释政策,公开政策标准和办事程序,严格依法办事,合理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妥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力量,力戒在群众工作中滥用强制手段,避免矛盾向对抗性的方向转化。

完善体制机制。群众工作同经济工作、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有机结合,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党的全部工作的始终。群众工作必须加大完善体制机制的建设,实行领导干部定期深入基层作为干部年度目标,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部门(单位)和党员干部评优树模、晋升职级、提拔使用的首要指标,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社会救助机制,动员社会的力量,采取慈善救助方式关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形成人文关怀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依法建立健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落实领导问责制。进一步规范完善“一站式”服务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限时问责制”。

完善舆论宣传。广大干部要当好义务“宣传员”,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法制宣传手段,大力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同时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创新载体,丰富形式,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兴载体,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选取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深入浅出地将党的政策和法律规定讲解给老百姓听,增强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最大限度地让群众理解并支持政府的政策和措施。

“治天下者,以人为本”。我们要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建设服务型政府,多做顺民意、解民忧、得民心的实事,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要在不断地为民服务中取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只有发自内心地关心群众、爱护群众,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做好群众工作,才能争取民心,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信赖和支持。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4日 10:35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楠 打印